烟收泽国晓天晴,日出扶桑万里明
出处:《早过天津》
明 · 薛瑄
烟收泽国晓天晴,日出扶桑万里明。
二水交流东海阔,一城雄镇朔方清。
连云风送孤帆远,夹岸潮随大舶平。
借问关门来往客,不知谁是弃繻生。
二水交流东海阔,一城雄镇朔方清。
连云风送孤帆远,夹岸潮随大舶平。
借问关门来往客,不知谁是弃繻生。
鉴赏
这首《早过天津》描绘了清晨天津渡口的壮丽景象,诗人薛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句“烟收泽国晓天晴”,描绘了晨曦初照,雾气散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清新宁静的景象。接着,“日出扶桑万里明”一句,将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赋予了画面以宏大的气势和光明的希望。
“二水交流东海阔,一城雄镇朔方清”两句,通过“二水”与“东海”的对比,以及“一城”与“朔方”的映衬,不仅展现了天津渡口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也暗示了其在历史上的战略价值。同时,“雄镇”二字赋予了城市以威严和力量感,而“朔方清”则进一步强调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对北方的守护作用。
“连云风送孤帆远,夹岸潮随大舶平”描绘了渡口繁忙的景象,海风轻拂,帆船远行,潮水随大船平稳前行,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力量,也寓意着人们追求远方梦想的决心和勇气。
最后,“借问关门来往客,不知谁是弃繻生”以问句形式结束,引人深思。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过往旅客的关切,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尤其是那些为了理想或使命而离家远行的“弃繻生”。这种情感的融入,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更触及了人性的深度和历史的广度。
综上所述,《早过天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天津渡口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