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中睡起窝前坐,安得闲辞解客嘲
出处:《自乐吟》
宋 · 邵雍
麟凤何尝不在郊,太平消得苦譊譊。
才闻善事心先喜,每见奇书手自抄。
一瓦清泉来竹下,两竿红日上松梢。
窝中睡起窝前坐,安得闲辞解客嘲。
才闻善事心先喜,每见奇书手自抄。
一瓦清泉来竹下,两竿红日上松梢。
窝中睡起窝前坐,安得闲辞解客嘲。
拼音版原文
翻译
麒麟凤凰又何曾离开过郊野,太平盛世需要经历一番喧嚣。刚刚听说善事心中就充满喜悦,每当遇见珍奇书籍便亲手抄写。
竹林下有一片清凉的泉水,两竿红日升起在松树梢头。
我在鸟巢中醒来又坐在巢前,哪里能有闲暇的话语去回应客人的嘲笑。
注释
麟凤:比喻吉祥的象征。郊:郊野,乡村。
消:度过。
譊譊:形容声音嘈杂。
善事:好事,慈善之事。
心先喜:内心先感到欢喜。
奇书:稀奇的书籍。
手自抄:亲手抄写。
瓦清泉:瓦片下的清泉。
竹下:竹林之下。
两竿红日:太阳初升的景象。
松梢:松树的顶端。
窝中:鸟巢中。
窝前坐:坐在鸟巢前。
闲辞:闲暇的话语。
解客嘲:回应客人的嘲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自乐吟》,描绘了作者对平静、简朴生活的欣赏和自得其乐的心态。首句“麟凤何尝不在郊”暗示吉祥之物寓于平凡之中,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和谐的赞美。接下来的“太平消得苦譊譊”反映出他对社会安宁的珍视,即使外界有些纷扰(譊譊),也能在内心保持平静。
“才闻善事心先喜,每见奇书手自抄”两句,体现了作者对于善良行为和知识的热爱,每当听到或看到美好的事物,他都会感到喜悦,并亲自去记录和传播。
“一瓦清泉来竹下,两竿红日上松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清泉从竹林间流过,红日升起在松树梢头,展现出作者所处环境的恬静与美好。
最后两句“窝中睡起窝前坐,安得闲辞解客嘲”表达了诗人满足于日常生活,不为外界的嘲笑所动,只愿享受这份内心的宁静和自在。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