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每逢簪柳日,却忆上坟时全文

每逢簪柳日,却忆上坟时

出处:《壬子清明
明 · 邓云霄
每逢簪柳日,却忆上坟时
雨露亲恩重,松楸节序移。
春残无北雁,客泪洒南枝。
多谢啼鹃意,吾归未有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簪柳”、“上坟”、“雨露”、“松楸”、“北雁”、“南枝”、“啼鹃”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深沉而富含哲理的氛围。

首联“每逢簪柳日,却忆上坟时。”点明了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插柳与祭扫先人坟墓,表达了诗人每当此时便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往昔与亲人共度的时光,流露出深深的怀念之情。

颔联“雨露亲恩重,松楸节序移。”以“雨露”象征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虽已厚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更迭,这种恩情似乎更加显得珍贵。同时,“松楸”作为墓地常见的植物,象征着逝去的亲人,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也见证了时间的流逝。

颈联“春残无北雁,客泪洒南枝。”描绘了一幅春末时节,北雁南飞,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在南方流泪的画面。这里的“北雁”象征着远方的亲人或故乡,而“南枝”则代表了诗人所在之地。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尾联“多谢啼鹃意,吾归未有期。”以“啼鹃”(杜鹃鸟)的叫声为喻,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然而,“归期未有期”则暗示了诗人目前无法回到故乡,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团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团聚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