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北去梅花少,易水西来雁影疏
出处:《赞皇凌训导书至感叹有作》
明 · 吴俨
寒灯寂寞夜窗虚,谁信官居似客居。
俸薄未能供伏腊,道存应不废诗书。
燕山北去梅花少,易水西来雁影疏。
莫道玉堂霄汉上,故人无力荐相如。
俸薄未能供伏腊,道存应不废诗书。
燕山北去梅花少,易水西来雁影疏。
莫道玉堂霄汉上,故人无力荐相如。
鉴赏
此诗《赞皇凌训导书至感叹有作》由明代诗人吴俨所作,通过描绘寒夜中孤灯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
首联“寒灯寂寞夜窗虚,谁信官居似客居”,以寒夜中孤灯映照空寂的窗户起笔,营造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身处官场却如同流离失所的异乡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颔联“俸薄未能供伏腊,道存应不废诗书”,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困境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低微的俸禄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诗人坚守道德信念,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忘读书习文,追求精神的富足。
颈联“燕山北去梅花少,易水西来雁影疏”,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象征着诗人的处境与心境。北去的燕山梅花稀少,西来的易水雁影稀疏,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孤独与寂寞情感的隐喻。
尾联“莫道玉堂霄汉上,故人无力荐相如”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与无奈。即便身处高位,如玉堂之上的霄汉,但因无力推荐贤才,如司马相如一般的人才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与重用,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才价值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寒夜、孤灯、官场、生活困境、自然景色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公正与人才价值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