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公未是真知己,却唤诗仙作谪仙
出处:《杂咏七言二首 其二》
宋 · 刘克庄
清禁已无莲炬分,名山尚欠草鞋缘。
贺公未是真知己,却唤诗仙作谪仙。
贺公未是真知己,却唤诗仙作谪仙。
注释
清禁:皇宫。莲炬:莲花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式。
名山:著名的山川,常指隐逸之地。
草鞋缘:徒步或游历名山的机会。
贺公:指某位名叫贺的人。
真知己:真正了解和欣赏自己的朋友。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李白曾被称为‘诗仙’,这里可能暗指诗人自己。
翻译
皇宫中已经没有了莲花灯的仪式,我还没有机会去名山徒步。贺公并不是我真正的知己,他竟然称我为被贬谪的仙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杂咏七言二首(其二)》。从这短小的四句诗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人世间真知己的渴望。
"清禁已无莲炬分"一句,"清禁"指的是朝廷或宫殿,"莲�ertino分"则是比喻没有了分配给每个人的纯洁之物。这里可能在表达一种对朝政的不满或者对现实状况的无奈感受。
接着的"名山尚欠草鞋缘","名山"指的是著名的山峰,而"草鞋"则是古代旅行者常穿的一种简陋之物。这里暗示作者对于高洁修行、探求真理的渴望,还有对现实中无法达到的憾愿。
第三句"贺公未是真知己",这里的"贺公"可能指的是某位官员或名士,而"真知己"则是真正理解和认同自己的人。作者表达了一种对于身边人的不满或者对于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困难。
最后一句"却唤诗仙作谪仙","诗仙"通常指的是唐代的李白,这里提及"谪仙"则是对其诗歌才华的一种赞誉。刘克庄可能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诗歌艺术的向往,以及希望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