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差幸安如故,陌上花开归不归
出处:《一二八后函鄞江,速晓因回京》
清末近现代初 · 吴妍因
体贴年来渐入微,相依底事忽相违。
无端烽火连天逼,便尔文鸳各地飞。
人去空庭春寂寂,鸟啼寒食雨霏霏。
京华差幸安如故,陌上花开归不归?
无端烽火连天逼,便尔文鸳各地飞。
人去空庭春寂寂,鸟啼寒食雨霏霏。
京华差幸安如故,陌上花开归不归?
鉴赏
这首诗《一二八后函鄞江,速晓因回京》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反思。
首联“体贴年来渐入微,相依底事忽相违”描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受,以及对身边事物变化无常的无奈。这里的“体贴”并非指身体上的触觉,而是内心深处对时间、情感、人事的细腻感知。“渐入微”暗示着岁月的流逝,而“相依底事忽相违”则表达了原本紧密相连的事物或人,却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疏离或变化,体现了世事无常的哲理。
颔联“无端烽火连天逼,便尔文鸳各地飞”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动荡的背景。烽火连天,象征战争的爆发和威胁,而“文鸳”在这里可能是指文人或知识分子,他们被迫四处流散,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状态的动荡不安。
颈联“人去空庭春寂寂,鸟啼寒食雨霏霏”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寂静的氛围。空荡的庭院、寂寥的春天、寒食节的细雨,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尾联“京华差幸安如故,陌上花开归不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尽管京城相对安定,但诗人仍担忧是否能回到故乡,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未知命运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命运的忧虑,是晚清至近现代初社会动荡背景下,女性诗人情感世界的深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