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忘轩冕心,何异巢居民
出处:《兴宗南园草盛不剪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
宋 · 司马光
君家在何许,远与南城邻。
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
有园废锄治,绕舍皆荆榛。
入夏益滋蔓,鬖鬖高没人。
岂无旧桃李,芜杂与之均。
谓言彼草木,于我奚疏亲。
于间置取舍,岂得完天真。
不若任其然,同受雨露仁。
物性且不违,人心何缁磷。
闭户不迎客,箕踞无冠巾。
苟忘轩冕心,何异巢居民。
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
有园废锄治,绕舍皆荆榛。
入夏益滋蔓,鬖鬖高没人。
岂无旧桃李,芜杂与之均。
谓言彼草木,于我奚疏亲。
于间置取舍,岂得完天真。
不若任其然,同受雨露仁。
物性且不违,人心何缁磷。
闭户不迎客,箕踞无冠巾。
苟忘轩冕心,何异巢居民。
注释
君家:你的家。何许:哪里。
远与南城邻:远离南城,相邻而居。
车马不甚繁:车马不多。
门前无俗尘:门前没有世俗的尘嚣。
废锄治:荒废,无人打理。
荆榛:荆棘和灌木。
入夏益滋蔓:夏天到来,杂草丛生。
鬖鬖: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旧桃李:昔日的桃树和李树。
芜杂:杂乱。
于我奚疏亲:对我亲近或疏远。
取舍:选择。
完天真:保持纯真本性。
任其然:顺其自然。
雨露仁:雨露的恩惠。
人心何缁磷:人心为何被世俗污染。
闭户:紧闭门户。
箕踞:随意坐着。
巢居民:像鸟巢中的居民一样。
翻译
你的家在哪里?它远离南城,相邻而居。车马不多,门前没有世俗的尘嚣。
庭院荒废,无人打理,四周长满了荆棘和灌木。
夏天到来,杂草丛生,长得高高的几乎遮住了人。
难道没有昔日的桃李?它们也杂乱地生长。
你说这些草木对我亲近或疏远,其实如何呢?
在这选择中,怎能保持纯真本性?
不如顺其自然,一同接受雨露的恩惠。
顺应万物天性,人心又何必被世俗污染?
紧闭门户不迎客,随意坐着,不戴冠巾。
如果忘记权贵之心,与鸟巢中的居民又有何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开篇“君家在何许,远与南城邻”两句,既设定了诗人所居之地的位置,也隐含着一种退隐人的选择与志趣。接着,“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表明这里的人迹罕至,与世俗的喧嚣相隔。
“有园废锄治,绕舍皆荆榛”描述了园内荒芜、杂草丛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长的尊重和放任。夏季来临,“入夏益滋蔓,鬖鬖高没人”展示了一幅茂盛的景象,草木与人们似乎融为一体。
“岂无旧桃李,芜杂与之均”询问是否还剩下些许旧日的果树,但这些也被杂草所同化。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往昔记忆的淡然态度。
“谓言彼草木,于我奚疏亲”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于间置取舍,岂得完天真”则是说在这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是否能够达到一种完美的、超然的心灵状态。
结尾部分,“不若任其然,同受雨露仁”主张顺应自然,不加干预,这是一种对自然界宽容与接受的态度。“物性且不违,人心何缁磷”强调了顺应物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对于人类内心世界复杂性的疑问。
最后,“闭户不迎客,箕踞无冠巾。苟忘轩冕心,何异巢居民”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居生活,以及对物欲和名位的淡然。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简朴、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