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全文

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

出处:《归山与酒徒别
唐 · 李端
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
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
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

拼音版原文

běnshìláifēiyǒuqiú
fánjūnzhǐjiànwèimiǎnshānchóu

hóngzhúqīnmíngyuèqīngébáitóu
tóngxīnjiǔjìnwèiyànliú

注释

野客:指诗人自己,意为闲适之人。
非有求:没有特定的目的或请求。
烦君:麻烦您。
山愁:对山林生活的怀念或向往。
红烛:明亮的蜡烛。
青娥:年轻的女子。
促白头:催促着时光流逝,暗示青春不再。
童心:年轻的、无忧无虑的心。
岂为:怎能为了。
艳歌:美丽的歌声。

翻译

我本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这次来访并非有所求。
劳烦您设宴奏乐为我送别,却免不了勾起我对山林的思念之情。
明亮的红烛映照着皎洁的月光,年轻的女子催促着我们老去。
我的心早已不再年轻,怎会为了艳丽的歌声而停留。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归山与酒徒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境是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他在开头写道“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表明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或要求,只是在自然中漫游。这也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态度。

然而,诗人的内心并不完全是轻松的。通过“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虽然在与朋友饮酒作乐,但心中仍然有对山野生活的留恋和不舍。这表明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对于远离尘嚣的生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蜡烛的光芒照亮了皎洁的月亮,而年轻貌美的人儿(这里以“青娥”指代)却让人感受到时光飞逝,头发已开始变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主题。

最后,“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真无邪的童年时代已经不再拥有,对于那些华丽的歌曲也没有留恋。这里的“童心”代表了一种纯净和自由,而“艳歌”则象征着世俗生活中的繁华与诱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无常和个人青春逝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