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清绝更凄楚,肯弄文君户外琴
出处:《次韵连伯正见赠》
宋末元初 · 方回
古调于今底所寻,麟胶忽嗣绝弦音。
骤观布置如平易,徐认萦回极杳深。
露下九皋秋鹤唳,月寒三峡夜猿吟。
宁为清绝更凄楚,肯弄文君户外琴。
骤观布置如平易,徐认萦回极杳深。
露下九皋秋鹤唳,月寒三峡夜猿吟。
宁为清绝更凄楚,肯弄文君户外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古调:古代的音乐风格。麟胶:古代制作乐器的珍贵材料。
绝弦音:停止了琴声。
骤观:初看。
布置:结构或设计。
杳深:深远、难以触及。
九皋:广阔的沼泽地。
秋鹤唳:秋天鹤的叫声。
月寒:月光寒冷。
三峡:古代中国的一段著名河流。
夜猿吟:夜晚猿猴的叫声。
清绝:清冷孤寂。
凄楚:悲凉。
肯:愿意。
文君户外琴:卓文君在户外弹琴的典故,暗示不愿在公开场合演奏。
翻译
古老的曲调在现今何处寻找,珍贵的麟胶突然间停止了琴弦的声音。乍一看它的布局似乎简单,但仔细品味却曲折深远。
秋夜露水下,九泽中的鹤鸣声凄厉,月光下的三峡夜晚,猿猴哀吟。
我宁愿选择清冷而悲凉,也不愿在外头弹奏像卓文君那样的琴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连伯正见赠》。诗人在这首词中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古调于今底所寻" 表示诗人对过去那些美好的音乐形式进行探索,这些音乐形式如同珍贵的遗产,流传至今。
"麟胶忽嗣绝弦音" 则描绘了一种突然而至、超凡脱俗的声音,如同神话中的麟角一般难以寻觅。
接下来的 "骤观布置如平易,徐认萦回极杳深" 描述了诗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过程。起初,音乐的结构布局看似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逐渐深入到音乐的精髓之中。
"露下九皋秋鹤唳,月寒三峡夜猿吟"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深秋和深夜的景象。秋天的露水中传来了鹤叫声,而在寒冷的月光下,三峡间传来夜猿的啼泣声。这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刻画,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最后两句 "宁为清绝更凄楚,肯弄文君户外琴" 表达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他宁愿自己的音乐更加清脆、更加令人感动,即使是悲凉之声,也愿意在户外弹奏,如同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对待艺术的执着与纯粹。
整首词通过对音乐的探讨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