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
出处:《送马明府赴江陵》
唐 · 钱起
陶令南行心自永,江天极目澄秋景。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
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
黄花满把应相忆,落日登楼北望还。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
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
黄花满把应相忆,落日登楼北望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南行:向南旅行。
心自永:心境悠长。
江天:江面与天空。
澄秋景:清澈的秋天景色。
万室:众多房屋。
遥方:远方。
犬不鸣:狗不吠叫。
双凫:两只野鸭。
人皆静:人们都安静。
清风:清爽的风。
高兴:愉快的心情。
湖山:湖光山色。
门柳:门前的柳树。
萧条:稀疏、冷清。
双翟:两只野鸭的代称。
黄花:菊花。
应相忆:应该会想起我。
落日:夕阳。
登楼:登上高楼。
北望:向北眺望。
翻译
陶渊明南行心境悠长,江天开阔秋色澄明。远方万屋寂静无声,野鸭落下人们都安详。
清风吹过,心情愉悦欣赏湖光山色,门前柳树萧瑟,只有两只野鸭悠闲。
手握黄花,想必你会怀念我,夕阳西下时我登上高楼向北张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自在的意境。开篇“陶令南行心自永,江天极目澄秋景”两句,通过对陶渊明南归田园的心理状态和清晰的秋日江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永恒。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两句,则通过描写远离尘嚣、犬也不叫和人们都沉浸在安静中的双凫(船)之下,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两句,诗人在清风中感受到高兴的情绪,与湖山相得益彰,同时门前的柳树萧条,双翅(可能指鸟类)悠闲飞翔,这些景象共同构筑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画面。
“黄花满把应相忆,落日登楼北望还”两句,则是诗人手持黄花,感怀往事,同时在落日时分登上高楼向北眺望,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自在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