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日桑榆暖,园蔬风露清
出处:《邠风》
宋 · 陆游
少学诗三百,邠风最力行。
春前耕犊健,节近祭猪鸣。
檐日桑榆暖,园蔬风露清。
金丹不须问,持此毕吾生。
春前耕犊健,节近祭猪鸣。
檐日桑榆暖,园蔬风露清。
金丹不须问,持此毕吾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少学:年轻时学习。诗三百:大约三百首诗。
邠风:邠地的风格。
力行:非常推崇。
春前:春天来临前。
耕犊:耕牛。
节近:临近节日。
祭猪鸣:祭祀猪的叫声。
檐日:屋檐下的阳光。
桑榆:桑树和榆树。
暖:温暖。
园蔬:菜园里的蔬菜。
金丹:长生不老的丹药。
不须问:无需寻求。
持此:拥有这些。
毕吾生:度过我的一生。
翻译
年轻时我学习了大约三百首诗,其中邠地的风格最为推崇。春天来临前,耕牛健壮,临近节日,祭祀的猪叫声响起。
屋檐下,桑树和榆树下的阳光温暖,菜园里的蔬菜在风露中清新。
无需寻求长生不老的金丹,拥有这些就能度过我的一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邠风》,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简朴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道家修炼理念的淡然态度。首句“少学诗三百,邠风最力行”表明诗人年轻时就注重学习,而邠地的淳朴民风对他影响深远。接下来的诗句“春前耕犊健,节近祭猪鸣”描绘了春天到来前耕牛健壮劳作,节日临近时人们杀猪祭祀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檐日桑榆暖,园蔬风露清”则进一步描绘了家园的宁静与和谐,日光洒在桑榆树下,温暖宜人,园中的蔬菜在风露中清新可口。最后两句“金丹不须问,持此毕吾生”,诗人表示无需追求外在的长生不老之术(金丹),这样的田园生活就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道家思想的内省,体现了他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