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终知厥,他人恐骂予
出处:《司马温公挽词四首 其四》
宋 · 苏辙
少年真狷浅,射策本粗疏。
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馀。
流离见更化,邂逅捧除书。
赵孟终知厥,他人恐骂予。
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馀。
流离见更化,邂逅捧除书。
赵孟终知厥,他人恐骂予。
注释
少年:年轻的。真:真实的。
狷:急躁、固执。
浅:肤浅。
射策:科举考试。
粗疏:准备不充分。
欲:想要。
广:扩大。
忠言:忠诚的言论。
地:领域。
众弃馀:被众人忽视的人才。
流离:漂泊不定。
更化:社会变迁。
邂逅:意外。
捧除书:接到任命书。
赵孟:特定人物(这里可能指某位有识之士)。
厥:他的,指赵孟的。
恐:恐怕,担心。
骂予:责骂我。
翻译
年轻的我性情急躁,科举考试准备不充分。想要扩大忠言的影响,首先要接纳被众人忽视的人才。
经历漂泊后看到社会变迁,意外得到提拔的机会。
赵孟最终会理解我的价值,其他人可能会误解甚至责骂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纪念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司马光晚年境遇和人格的认可,同时也暗示了对他可能遭受非议的担忧。
"少年真狷浅,射策本粗疏",诗人回忆司马光年轻时的率直与才学上的粗疏,这既是对他的真实性格的描绘,也暗含对他早年经历的肯定。
"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馀",司马光以公正无私的态度,试图传播正确的观点,即使在被众人忽视或排斥的情况下,他也坚持自己的立场。
"流离见更化,邂逅捧除书",流离失意中,司马光的见解和主张却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被授予官职,体现了他的才能和影响力。
最后两句"赵孟终知厥,他人恐骂予",赵孟是对司马光的尊称,诗人认为只有像赵孟这样的人能真正理解司马光的价值,而其他人可能会误解或批评他,表达了对司马光可能遭受误解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司马光的忠诚和坚韧,同时也揭示了他可能面临的舆论压力,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深敬意和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