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有子皆儒官,主人拜命垂青紫
蹉跎记得旧时事,梦中筑室临清流。
醒来怅望复长笑,笑问虚空曾点头。
山僧意中知有翁,翁也知有山僧否。
生平妄想类如此,法界惟心聊复尔。
欲识祗园老主人,咫尺白云千万里。
主人满盛能持盈,主人富贵能知止。
主人有子皆儒官,主人拜命垂青紫。
室中綦缟齐孟光,绕膝孙曾列雁行。
晚年行乐在山水,乘兴扶筇入醉乡。
醉乡高枕日西夕,蓬莱仙侣遥相将。
一朝羽化御风去,红尘回首空茫茫。
嗟哉,人生百岁如朝露,少壮几何忽迟暮。
陈仓有粟须饭僧,布地还应作檀度。
前人遗泽先遗安,后人种德如种树。
思翁愿了未了缘,笑指河洲在烟雾。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为悼念劳封君所作的挽诗。诗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劳封君与江洲的深厚情缘,以及其生前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首句“我爱君家江上洲”,表达了对劳封君居住之地的深情喜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十年两度维扁舟”描述了劳封君多次往返于江洲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接下来的几句“蹉跎记得旧时事,梦中筑室临清流”,通过梦境中的筑室场景,展现了劳封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醒来怅望复长笑,笑问虚空曾点头”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劳封君醒后既怅然若失又释然一笑的心态,表现了他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随后,“山僧意中知有翁,翁也知有山僧否”则通过与山僧的互动,进一步展现了劳封君的超脱与智慧。
“生平妄想类如此,法界惟心聊复尔”表达了劳封君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认为一切皆是虚幻,唯有内心的真实感受才是永恒。接下来,“欲识祗园老主人,咫尺白云千万里”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劳封君虽身处尘世,但心灵却能超越时空,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
“主人满盛能持盈,主人富贵能知止”赞扬了劳封君在功名利禄面前能够保持清醒,不被欲望所左右。接着,“主人有子皆儒官,主人拜命垂青紫”描述了劳封君家族的荣耀与显赫,体现了他对家族的自豪感。
“室中綦缟齐孟光,绕膝孙曾列雁行”描绘了劳封君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温馨画面,体现了他对家庭的重视与关爱。“晚年行乐在山水,乘兴扶筇入醉乡”则展现了劳封君晚年享受自然之乐,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醉乡高枕日西夕,蓬莱仙侣遥相将”表达了劳封君在自然与精神的双重世界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快乐。“一朝羽化御风去,红尘回首空茫茫”则是对劳封君离世的哀悼,以及对其灵魂升入仙境的想象。
最后,“嗟哉,人生百岁如朝露,少壮几何忽迟暮”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陈仓有粟须饭僧,布地还应作檀度”表达了对劳封君善行的赞美,以及希望人们能继承并发扬他的美德。“前人遗泽先遗安,后人种德如种树”强调了传承与积累的重要性。“思翁愿了未了缘,笑指河洲在烟雾”则是对劳封君的怀念与祝福,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劳封君的深切缅怀,也蕴含了对人生、道德、自然等多重主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哲学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