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
出处:《遇安阁》
明 · 邓林
荣辱本外物,穷达听于天。
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
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
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
惟有松柏操,岁寒守逾坚。
一榻卧清风,心安梦亦便。
时人靡定志,安危随物迁。
得利若奠枕,失势如殒渊。
因登遇安阁,重为斯人怜。
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
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
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
惟有松柏操,岁寒守逾坚。
一榻卧清风,心安梦亦便。
时人靡定志,安危随物迁。
得利若奠枕,失势如殒渊。
因登遇安阁,重为斯人怜。
鉴赏
这首诗《遇安阁》由明代诗人邓林所作,通过对比荣辱、穷达与自然界的常理,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荣辱本外物,穷达听于天”,开篇即点明了荣辱和穷达并非个人所能完全控制,它们如同外在的风浪,随天意而起伏。接着,“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一句,强调了君子面对人生的起落,内心应保持平静与坦然。
“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这一句,以“风尘者”比喻世间的凡夫俗子,指出他们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如同曾经的仙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难免被世俗的尘埃所覆盖。接下来,“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进一步描绘了人生境遇的变化无常,昔日的荣华富贵如今已成过往云烟,被生活的琐碎和烦恼所缠绕。
“惟有松柏操,岁寒守逾坚”则以松柏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这种精神都能保持不变,展现出一种超脱于荣辱、穷达之上的境界。最后,“一榻卧清风,心安梦亦便”形象地描绘了在内心的宁静中,即使身处逆境也能获得心灵的慰藉,梦境也因此变得平和。
“时人靡定志,安危随物迁”揭示了当下人们普遍缺乏坚定意志,安危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的现象。“得利若奠枕,失势如殒渊”则通过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得势时的得意忘形,以及失势时的绝望与沉沦。
“因登遇安阁,重为斯人怜”结尾处,诗人借登临遇安阁的场景,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内心平静、坚守自我价值的人的深切同情与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百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荣辱、穷达与内心平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