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年来习懒因成性,老去居贫却喜閒全文

年来习懒因成性,老去居贫却喜閒

出处:《百慵室
明 · 张萱
丰草长林水一湾,妒人秋色满柴关。
年来习懒因成性,老去居贫却喜閒
坐树莺慵浑不语,带云鸟倦早知还。
浮生扰扰空劳顿,一枕惟安十亩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却流露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首句“丰草长林水一湾”描绘了环境的丰富与生机,草木茂盛,流水潺潺,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然而,“妒人秋色满柴关”一句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秋天的景色虽美,却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他内心的某种情绪,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是对某种缺失的感伤。

接下来的“年来习懒因成性,老去居贫却喜閒”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现状的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或许已经习惯了懒散的生活方式,甚至在贫穷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坐树莺慵浑不语,带云鸟倦早知还”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莺鸟的慵懒不语,鸟儿的倦意归巢,都象征着生命的自然规律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也寄托了他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渴望——在忙碌与喧嚣之外,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最后,“浮生扰扰空劳顿,一枕惟安十亩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他认为,人生的奔波劳碌往往徒劳无功,真正的安宁和满足只能在心灵的深处找到,或许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十亩之间。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普遍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宁静与自由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