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道峰竹墩,老子则留全文

道峰竹墩,老子则留

出处:《万竹轩五章
明 · 霍韬
增城老子,有竹万根。
根根扫云,根根成阴。
增城老子,荷锄朝行。
锄竹之墩,培竹之萌。
薪竹之枝,遥竹之琴。
七八十年,作竹主人。
增城老子,亦到西樵。
到九龙岩,蹲岩之腰。
绕岩曲腰,植竹十条。
像万竹墩,聊亦逍遥。
增城老子,亦到白沙。
白沙先生,谓多竹家。
竹以逼俗,一根则足。
况于千竹,况于万竹。
增城老子,亦到石头。
石头先生,偕之遨游。
道峰竹墩,老子则留
谓渠家物,谓渠好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增城老子”的隐士与竹林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周游各地时与不同竹林的互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描述了增城老子拥有万根竹子的竹林,每根竹子都能扫去云雾,形成浓荫,展现出竹林的壮观与生机。接着,增城老子亲自操持农具,早晚在竹林劳作,不仅培植竹子,还利用竹材制作生活用品,如柴火、竹琴等,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诗中通过“七八十年”这一时间跨度,强调了增城老子与竹林的深厚情感和长久的相伴。

随后,诗人提到增城老子周游至西樵、九龙岩、白沙等地,每到一处,他都与当地的竹林建立起联系。在九龙岩,他种植了十条竹子,仿佛是模仿万根竹子的排列,以此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在白沙,面对竹林的繁茂,增城老子反思了竹子对于去除世俗干扰的价值,认为一根竹子就足以改变环境。而在石头先生的陪伴下,他们一同游览道峰竹墩,增城老子在这里留下足迹,表达了对竹林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增城老子与竹林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实践。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颂扬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表达。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