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济宁宝坻相继败,安化辣手真嶷嶷全文

济宁宝坻相继败,安化辣手真嶷嶷

朱君持示旧官录,道光朝事吾颇知。
宣皇初政勤宵旰,渊然恭俭文景姿。
歙县秉钧称一德,墨守文法无敢畸。
当时京师播谣谚,松倒鹦叫鹊跳枝。
旧相托戴或留去,仪徵一老天南垂。
老成分陕孙与蒋,岂不共济期雍熙。
儒臣从容谏臣直,人循绳尺爱羽仪。
惜哉厝薪祸潜伏,肉食无谋识者嗤。
花门酿乱由吏黩,嚄唶诸将犹振威。
河漕交困鹾纲坏,当者城火殃及池。
济宁宝坻相继败,安化辣手真嶷嶷
海运票盐救时计,弹章求备纷彤墀。
海疆锁钥维岭峤,使相贪庸轻远夷。
毒烟漏卮耗中国,奷民篝火呼神祠。
鸿胪抗疏定禁令,奉行无状奈有司。
侯官才略冠当世,一击不中遂颠危。
忽和忽战不暇择,天潢联翩弃旄麾。
坐令当宁拊髀叹,不见乾嘉节制师。
穆琦耆伊相表里,城下谨奉插血匜。
藩篱已撤户牖撼,亡国朕兆其在兹。
雨云翻覆到朝籍,崇祯之案元祐碑。
此中一一名氏见,怀忠辨奸犹可追。
昔贤题咏顺治册,咸恨生不与同时。
呜呼,成康穆宣已悬隔,今日同作黄虞思。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学者夏孙桐为朱旭辰所赠的道光五年缙绅录而作,以顺治时期的缙绅录诗韵创作。诗中涉及了多个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先,诗开篇提到朱旭辰出示的旧官录,引出道光朝的历史背景。接着,诗人回顾了道光初年的政治状况,宣宗皇帝勤于政务,崇尚节俭,与汉文帝、景帝时期相似。歙县官员秉持公正,恪守法律,没有越轨行为。然而,京城流传着谣言,暗示社会动荡不安。旧相大臣的去留成为焦点,尤其是仪征的老臣,他的形象在南方显得尤为突出。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儒臣与谏臣各司其职,遵循规则,爱护朝廷仪制。但不幸的是,隐患潜伏,那些掌权者缺乏远见,未能有效应对危机。花门之乱源于官吏的腐败,军中将领虽有威势,却无法稳定局势。河运和盐业的困境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压力,导致多地相继失败。面对海运和票盐的改革尝试,奏章纷至沓来,但执行效果不佳。

海防问题凸显,关键位置被忽视,使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走私活动消耗国力,奸民借助迷信活动寻求庇护。鸿胪寺官员直言进谏,但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侯官才智超群,却因一次行动失败而遭遇危难。战争中的犹豫不决,导致皇室成员放弃指挥权。这引发了皇帝的叹息,感叹无法重现乾嘉时期的军事节制。

穆、琦、耆三位大臣在关键时刻相互支持,坚守职责,但边境防线的崩溃预示着国家的衰落。朝堂上的风雨变幻,如同崇祯年间的政治局势。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表达了对忠诚与奸佞的辨识,并对未能生活在同一时代感到遗憾。

最后,诗人感慨于历史的变迁,从成康穆宣的盛世到今日的思考,表达了对黄虞时代的向往。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蕴含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愿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