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天禄草玄客,曾是灵山受记人
出处:《史馆杨嵎学士以诗话及空门之事次韵和之》
宋 · 杨亿
双树金言付嘱频,阎浮外护托王臣。
谁知天禄草玄客,曾是灵山受记人。
谁知天禄草玄客,曾是灵山受记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双树:比喻两位尊贵的导师或智慧之树。金言:宝贵的教诲或智慧。
付嘱频:频繁交付指导。
阎浮:佛教中的俗世,指人间。
外护:保护者或守护者。
王臣:有权势的人或统治者。
谁知:谁知道。
天禄:古代对天赐恩惠或官职的美称。
草玄客:修习深奥学问的学者。
曾是:曾经是。
灵山:佛教中象征觉悟和佛法之地。
受记人:接受过佛祖教导或有特殊使命的人。
翻译
常常将宝贵教诲交付给两位尊贵的树木寄托于人间的权臣以保护在阎浮世界之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诗中“双树金言付嘱频”可解作在佛法的光辉下,通过不断的修习和传承,佛祖的教诲被赋予信徒。“阎浮外护托王臣”则是说佛法不仅保护世间众生,更托付给有能力的君子,以维护社会秩序。
“谁知天禄草玄客”一句中,“天禄”指的是佛家所说的天赋之福,即通过修行得到的心灵解脱与涅槃。这里的“草玄客”可能暗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将自己比作这种状态下的游客。
最后,“曾是灵山受记人”则指诗人在心中回忆起在佛教圣地灵山所接受的佛法灌顶和教诲。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佛法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体验的沉醉,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佛教仪式和信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