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花共竹,即是洞仙家
出处:《共题李仲贞隐居》
明 · 区大相
满园花共竹,即是洞仙家。
门对沧浪水,林开嵾上霞。
有官寻白社,未老学丹砂。
更拟淮南曲,知君心赏遐。
门对沧浪水,林开嵾上霞。
有官寻白社,未老学丹砂。
更拟淮南曲,知君心赏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情趣,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意境。
首先,“满园花共竹,即是洞仙家。”这两句以“花”和“竹”作为隐居生活的象征,暗示了隐士所处环境的清幽与雅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洞仙家”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士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接着,“门对沧浪水,林开嵾上霞。”这两句通过描绘隐士门前的自然景观——面对着波涛滚滚的沧浪之水,背后是云霞映照的山林,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宁静的氛围,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有官寻白社,未老学丹砂。”这两句则揭示了隐士与外界的关系。虽然有官员来访,但隐士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继续过着与世无争、追求长生不老(学丹砂)的生活。这反映了隐士对于世俗权力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最后,“更拟淮南曲,知君心赏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态度的赞赏与向往。诗人希望像隐士一样,能够深入理解并欣赏到远离尘世喧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人格的钦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环境的描绘和对其生活态度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隐逸生活的独特审美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