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曾共隐,相见自相亲
出处:《题张乔升平里居》
唐 · 许棠
下马似无人,开门只一身。
心同孤鹤静,行过老僧真。
乱水藏幽径,高原隔远津。
匡庐曾共隐,相见自相亲。
心同孤鹤静,行过老僧真。
乱水藏幽径,高原隔远津。
匡庐曾共隐,相见自相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下马:从马上下来。似:好像。
无人:周围没有人。
开门:打开门。
只一身:只有自己一个人。
心同:心情相似于。
孤鹤:孤独的鹤,常用来比喻清高孤傲的人。
静:宁静,沉静。
行过:行为,举止。
老僧真:老僧的真诚或超脱,真这里指真诚或修行的高深。
乱水:湍急或交错的水流。
藏:遮掩,隐藏。
幽径:隐蔽的小路。
高原:地势高的地方。
隔远津:隔绝了远方的渡口,津指渡口。
匡庐:庐山,中国名山,此处代指隐居之地。
曾共隐:曾经一起隐居。
相见自相亲:见面后自然感觉亲近。
翻译
他下马时仿佛周围空无一人,独自打开门扉只有自己的身影。心境如同孤独的鹤一般沉静,举止行为超脱犹如年迈的僧人般真诚。
纷乱的水流遮掩着幽静的小路,高高的原野隔绝了遥远的渡口。
昔日曾在庐山共同隐居,如今相见自然倍感亲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下马似无人,开门只一身"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隐居于深山之中的情景,没有旁人的打扰,只有他孤独的一身。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与世隔绝的意境。
"心同孤鹤静,行过老僧真"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将自己的心态比作孤鹤的寂静,将自己行为的纯粹无华比作老僧的真挚,从而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精神自在的境界。
"乱水藏幽径,高原隔远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自然环境。"乱水"和"高原"构成了一种偏僻深远的景象,而"幽径"与"远津"则暗示着通向外界的路径崎岖不易行走,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处之地的隐秘性。
最后两句"匡庐曾共隐,相见自相亲"表达了一种对同道中人的深厚情谊。在这偏远之地,只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够理解彼此的隐居生活,因此相见时,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亲密无间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