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全文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
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
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
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

注释

青衣:指穿着青色衣服的人,这里可能代指开凿者或修行者。
水中央:形容位置孤立于水域之中。
浮舟:乘船。
侧径:狭窄的小路。
穹苍:天空。
绝顶:山顶,最高处。
老僧:年老的和尚。
上方:寺庙的高处或佛殿。
诸岭:周围的山岭。
三江:泛指多条河流。
兰若:佛教术语,指寺庙。
峨眉:峨眉山,中国著名山脉。
猿鸟:指自然界的动物。
钟磬:寺庙中的乐器,代表宗教仪式。
松萝:松树和藤蔓,象征自然环境。
天香:自然的香气,或指超凡脱俗的气息。
江云:江面上的云雾。
袈裟:僧侣穿的袍子。
山月:山间的月亮。
绳床:古代的一种坐卧具,类似今天的榻或床。
清净理:佛教中指清净无染的真理。
机心:世俗的机巧、功利之心。
名宦:官场,仕途。
夷獠乡:古代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地的称谓,这里指偏远的地方。
尚书郎:古代官职,此处指作者的朋友在朝中任职。
丹经:道家修炼的书籍。
青囊:古代医书或指医术。
云智远:智慧高远,如同飘渺的云。
海怀长:胸怀广阔,深似海洋。
引领:伸长脖子看,形容期盼的样子。
为政:治理国家,从政。
无术:没有好的方法或策略。
分忧:分担国家的忧虑。
时康:时局安定。
天朝:朝廷,中央政府。
老夫:作者自谦之词,意指自己。
沧浪: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隐逸生活或清闲之地。
庐山:中国著名山脉,这里象征远离尘嚣的地方。
抽簪:抽出发簪,比喻弃官归隐。
法王:佛教中指佛陀或佛法。

翻译

是谁身着青衫开辟了此地,独自矗立在水的中央。
乘一小舟攀登而上,沿着狭窄的小径直到天空的边际。
登上山顶拜见年迈的僧人,豁然开朗到达寺庙的高处。
四周的山岭显得多么渺小,三条大江浩荡奔流。
寺庙朝向西方,正对着巍峨的峨眉山。
猿猴与鸟儿似乎也享受着寺中的钟声与磬音,松树和藤萝间弥漫着自然的香气。
江上的云雾仿佛融入僧人的袈裟,山间的月光倾洒在绳床上。
早就领悟了清净的真理,长久以来世俗的机巧之心已被遗忘。
但仍被官场束缚,来到这偏远的蛮荒之地。
我的朋友难以相见,他沉郁地担任着尚书郎的职务。
他年轻时就喜爱道家经典,对医术也颇感兴趣。
他的智慧如云般高远,胸怀像海一样深邃。
我渴望与他一同欣赏美景,只能远远地遥望思念。
从政却惭愧没有良策,庆幸在时局安定中分担国忧。
朝廷上君子众多,我却怀念起隐逸的生活。
更何况庐山遥不可及,我渴望抽身离去,回归到佛法的怀抱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青衣山中峰的幽静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与脱俗的向往。开篇“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即设定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接着“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则展示了僧人登山寻访老僧的过程,体现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诗中“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透露出对高处不凡之人的尊崇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紧接着,“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则是从高处眺望四周山川的景象,将目光投射到更为广阔的自然之中。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描写了僧人所居之地的美丽与神圣,而“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则通过对动物和植物声音的捕捉,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

在后半部分,“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描绘了僧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而“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所悟道理的赞叹和自我内省。

接着,“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表现了一种对于世俗功名的束缚感和对远离尘嚣之地的向往。紧接着“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则是诗人对僧人的思念以及自己身处官场而不得志的情感。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于道教丹道的喜好和追求,而“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则是对僧人所处之地的赞美,以及对其深邃智慧的颂扬。

最后,“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僧人共享山中胜景的心愿,而“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则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自责和庆幸当前能有片刻的清净。

结尾处,“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则是诗人对于僧人的崇敬以及自己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能够抽身离世,向往佛法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和精神之高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净化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