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可裁笙竽,奈何困薪槱
石有洁白姿,昧者比琳璆。
丝缲不尽绪,谁与结绸缪。
竹可裁笙竽,奈何困薪槱。
匏黄已落蒂,岁序飒惊秋。
土壤厌卑湿,山川嗟阻修。
革车召武士,折敌当与谋。
木铎一奋剑,为君斩倡优。
鉴赏
这首《八音诗(其四)》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巧妙地将八种古代乐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融入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万物的细腻观察。
“金色晦尘垢,人疑以为鍮。” 开篇以金喻,描绘了金器在尘埃中的隐匿之美,暗示了金器虽被尘垢遮掩,但其本质的高贵与价值不减反增,引人深思。
“石有洁白姿,昧者比琳璆。” 接着以石喻,赞美其自然纯净的色泽和质地,比喻那些被误解或忽视的平凡事物,实际上拥有珍贵的价值,如同美玉一般。
“丝缲不尽绪,谁与结绸缪。” 丝线象征着复杂的情感与联系,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以及寻找真正理解和连接的困难。
“竹可裁笙竽,奈何困薪槱。” 竹子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之一,此处诗人借竹喻意,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人的处境的同情,即便他们拥有创作音乐的天赋,也可能因环境限制而无法施展。
“匏黄已落蒂,岁序飒惊秋。” 匏,即葫芦,常用于制作乐器。此句以匏的成熟与凋零,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土壤厌卑湿,山川嗟阻修。” 土壤渴望更高的地位,山川则感叹于道路的崎岖不平。这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社会现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阻碍进步因素的批判。
“革车召武士,折敌当与谋。” 革车代表军事力量,武士则是保卫国家的英雄。此句强调了在面对敌人时,需要智慧与勇气并重,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策略。
“木铎一奋剑,为君斩倡优。” 最后一句以木铎(古代的木制警钟)和剑,形象地描绘了正义的力量,警示那些不正之风,强调了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八种乐器的象征意义,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意象世界,既是对音乐艺术的颂扬,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