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移庵去,无物可盈馀
出处:《诗偈 其四十四》
唐 · 庞蕴
心若如,神自虚。
不服药,病自除。
病既除,自见莲华如意珠。
无劳事,莫驱驱。
智者观财色,了知如幻虚。
衣食支身命,相劝学如如。
时至移庵去,无物可盈馀。
不服药,病自除。
病既除,自见莲华如意珠。
无劳事,莫驱驱。
智者观财色,了知如幻虚。
衣食支身命,相劝学如如。
时至移庵去,无物可盈馀。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诗人庞蕴之手,体现了禅宗对于心灵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中“心若如,神自虚”一句,表达了一种心境平和、精神宁静的状态,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澄明与淡定。
“不服药,病自除”则是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理念,无需依赖外物。这里的“病自除”,可以理解为通过内在的修炼而自然恢复健康状态。
接下来的“病既除,自见莲华如意珠”表达了在心灵净化之后,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领悟,也象征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莲花在佛教中象征清净和智慧,如意珠则是传说中的宝石,能够实现愿望,这里比喻了心灵的纯洁和精神的满足。
“无劳事,莫驱驱”告诉我们要保持一种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不被外界的事物所牵绊。这里体现了对顺其自然哲学的信奉。
智者对于财色等世俗欲望有着清醒的认识,如同看破幻梦一样,能够超脱物质和情感的束缚。这在“智者观财色,了知如幻虚”一句中得到了体现。
“衣食支身命,相劝学如如”则是提倡一种简朴而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同道之人的鼓励,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时至移庵去,无物可盈馀”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流转和无常的洞察。在适当的时候,应放下一切世俗的执着,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迈进。这里“无物可盈馀”,意味着在真正意义上的空无一物,是达到一种精神自由的状态。
这首诗偈通过对心灵修炼和生活态度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禅宗哲学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