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逼六十,偶幸全头颅
出处:《忆我二首各三十韵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忆我幼时事,南归自番禺。
三边已澒洞,内郡犹无虞。
故居山城间,四面阛阓区。
东西万货集,朝暮百贾趋。
诸父领宾客,衣冠一何都。
觞豆日谈笑,往往皆文儒。
比屋有高楼,其上娉婷姝。
侠少喜酒贱,歌呼间笙竽。
无何郁攸作,一夕化为墟。
朝廷易楮币,百姓骈叹吁。
物价渐踊贵,饥剽多流俘。
我家众长上,生近乾淳初。
曰此风俗降,岁岁有不如。
老者迁化去,少者分驰驱。
生理益艰窘,口腹各自图。
书囊裹笔砚,扁舟落江湖。
苟且禄仕齿,荏苒岁月徂。
乍得返乡里,惊怛心若刳。
前辈尽黄壤,小儿皆白须。
屡火不一火,坊巷非旧闾。
上冢享亭仆,访寺诗壁污。
向之红粉面,蚁穴髑髅枯。
乃知宇宙内,万有皆空虚。
我生逼六十,偶幸全头颅。
身阅大兵革,一思一欷歔。
怀旧梦恍惚,吊往肠郁纡。
六十年间事,历历尚可模。
我所见之人,百万泉下俱。
神仙谓不死,终久归于无。
寄语肉食子,无以智诮愚。
三边已澒洞,内郡犹无虞。
故居山城间,四面阛阓区。
东西万货集,朝暮百贾趋。
诸父领宾客,衣冠一何都。
觞豆日谈笑,往往皆文儒。
比屋有高楼,其上娉婷姝。
侠少喜酒贱,歌呼间笙竽。
无何郁攸作,一夕化为墟。
朝廷易楮币,百姓骈叹吁。
物价渐踊贵,饥剽多流俘。
我家众长上,生近乾淳初。
曰此风俗降,岁岁有不如。
老者迁化去,少者分驰驱。
生理益艰窘,口腹各自图。
书囊裹笔砚,扁舟落江湖。
苟且禄仕齿,荏苒岁月徂。
乍得返乡里,惊怛心若刳。
前辈尽黄壤,小儿皆白须。
屡火不一火,坊巷非旧闾。
上冢享亭仆,访寺诗壁污。
向之红粉面,蚁穴髑髅枯。
乃知宇宙内,万有皆空虚。
我生逼六十,偶幸全头颅。
身阅大兵革,一思一欷歔。
怀旧梦恍惚,吊往肠郁纡。
六十年间事,历历尚可模。
我所见之人,百万泉下俱。
神仙谓不死,终久归于无。
寄语肉食子,无以智诮愚。
注释
幼时:年幼的时候。南归:从南方回来。
三边:古代指边疆地区。
内郡:内地。
阛阓:市场,市集。
万货:各种货物。
禄仕:做官求禄。
荏苒:时间渐渐过去。
乡里:故乡。
黄壤:黄土,指墓地。
坊巷:街道。
上冢:上坟祭祖。
空虚:空无一物,虚幻。
头颅:脑袋。
兵革:战争。
怀旧:怀念过去的人或事。
吊往:凭吊过去的人或事。
百万:极言众多。
翻译
回忆我年幼时的事情,从南方的番禺归来。边境动荡不安,但内地还算安宁。
我的故乡坐落在山城之间,四周是繁华的市集。
东西货物汇集,早晚商贾络绎不绝。
叔伯们招待宾客,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每日宴饮谈笑,常常都是文人墨客。
家家户户有高大的楼房,楼上住着美丽的女子。
年轻的豪侠喜好饮酒,歌声与音乐声交织。
不久后灾难降临,一夜之间化为废墟。
朝廷改用纸币,百姓哀叹不已。
物价飞涨,饥饿和掠夺频繁,很多人流离失所。
我家长辈生活在乾淳初年,
他们说风俗每况愈下,每年都有不如意的事。
老人们去世,年轻人各奔东西。
生活越来越艰难,只为填饱肚子。
我带着书籍和笔墨,乘船漂泊江湖。
勉强在官场谋生,岁月匆匆流逝。
突然回到家乡,心中惊愕而悲痛。
前辈们都已入土,孩童们已白发苍苍。
昔日的街巷已面目全非,
上坟祭扫,寺庙的墙壁也已斑驳。
曾经的红颜已成骷髅,
明白世间万物皆为空幻。
我已接近六十,侥幸保全性命。
亲身经历过战乱,每次回想都感慨万分。
怀念旧人旧事,心中充满哀伤。
六十年间的经历,清晰如昨。
我见过的人,如今大多已在地下。
神仙虽言长生,最终还是归于尘土。
对那些权贵们说,不要用智慧嘲笑愚者。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幼时与现今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乱世的无奈。
诗人首先回忆自己幼时在番禺(今广州)的生活,那时三边虽已澹洞,但内郡尚无忧虞。故居位于山城之间,四周有阛阓区隔,东西各类货物汇集,朝夕间百商云集。这一切景象都显示出当时的繁华与和平。而诸父迎宾客,衣冠整洁,谈笑风生,往往都是文雅之士。高楼上有娉婷姝女,侠少喜爱酒贱,歌呼间杂音乐。诗人对此种美好生活场景的描绘,不禁令人感到一股浓郁的乡愁。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夕之间,一切繁华如同过眼云烟,化作废墟。朝廷轻视货币,百姓哗然议论,物价日渐升高,饥民四处流离失所。这一切都让诗人深感时事之变迁。家中长辈生于乾淳初年,对风俗之降颓感到无比的忧虑。老一辈的人去世,年轻一代则四散逃亡,生活愈发艰难,人心各自谋生。
诗人的书囊中裹笔砚,扁舟落在江湖之上,仕途如荏苒岁月的流逝。偶尔得以回到乡里,却发现前辈皆已作古,小儿头发皆白,时光带走了一切。火灾不断发生,坊巷不再是往日模样,上冢享亭仆,寺庙诗壁亦已污损。向日红粉面容,如今只剩蚁穴和髑髅的荒废。诗人感慨万分,才知宇宙间万物皆为空虚。
我身逼六十岁,偶然幸运保全头颅。在经历了大兵革变之后,每每一思便欷歔涕泣。怀念往昔,如梦恍惚;吊往事,如肠郁纡挽。六十年间所见之人,百万泉下皆为尘土。神仙虽说不死,但终将归于虚无。
最后诗人寄语后世子孙,不以智愚昧,给予了深刻的启示和警醒。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时代沧桑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