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有情空作赋,班超何日正登坛
明 · 李孙宸
一副精神托笔端,写来惟与故人看。
少年裘马邀名易,老大文章问世难。
宋玉有情空作赋,班超何日正登坛。
近来稚子皆能武,争市龙驹答绣鞍。
少年裘马邀名易,老大文章问世难。
宋玉有情空作赋,班超何日正登坛。
近来稚子皆能武,争市龙驹答绣鞍。
鉴赏
此诗《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通过诗中描绘的情境和意象,展现出对友情、时光流转以及个人志向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副精神托笔端”,以“精神”二字开篇,点明了诗人的创作状态,仿佛他将全部的精神寄托于笔端,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接着,“写来惟与故人看”一句,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仅与知心好友分享的心愿,强调了作品与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
“少年裘马邀名易,老大文章问世难。”这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年轻时追求名声的轻松与容易,后句则揭示了年长后创作出名篇的艰难与不易,反映了人生经历的复杂性和时间的无情流逝。
“宋玉有情空作赋,班超何日正登坛。”这里引用了历史人物宋玉和班超的故事,宋玉才华横溢却未能施展,班超则渴望建功立业。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或他人理想实现的期待与无奈。
最后,“近来稚子皆能武,争市龙驹答绣鞍。”这一句描绘了现代社会中儿童学习武术的场景,与前文形成对比,暗示了时代变迁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同时,通过“龙驹”和“绣鞍”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对技艺与荣誉的追求,以及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历史典故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