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四方则,王化之本根
出处:《赠友五首 其四》
唐 · 白居易
京师四方则,王化之本根。
长吏久于政,然后风教敦。
如何尹京者,迁次不逡巡。
请君屈指数,十年十五人。
科条日相矫,吏力亦已勤。
宽猛政不一,民心安得淳。
九州雍为首,群牧之所遵。
天下率如此,何以安吾民。
谁能变此法,待君赞弥纶。
慎择循良吏,令其长子孙。
长吏久于政,然后风教敦。
如何尹京者,迁次不逡巡。
请君屈指数,十年十五人。
科条日相矫,吏力亦已勤。
宽猛政不一,民心安得淳。
九州雍为首,群牧之所遵。
天下率如此,何以安吾民。
谁能变此法,待君赞弥纶。
慎择循良吏,令其长子孙。
翻译
京城作为四方的表率,是王道教化的根本。地方官员长久执政,才能风俗教化淳厚。
然而京城的管理者,频繁调动不犹豫。
请你数一数,十年间就有十五人更换。
规章制度天天变化,官吏们也已尽力。
宽严政策不一致,民心怎能稳定。
雍州居九州之首,是众牧遵循的地方。
全国普遍如此,如何能让百姓安宁。
谁能改革这法则,期待你来倡导完善。
谨慎选择优秀的官吏,让他们世代相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性,以及长期在位的官吏如何通过风教(即以身作则,教化百姓)来影响民心。诗人提出了对京城官员的挑选标准,强调选择清廉且能够长久稳定管理的良吏,以确保民心安定。同时,诗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宽猛政策的思考,以及如何通过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安全。
诗中的“京师四方则”表明京城是礼仪、制度的中心,而“王化之本根”则强调了皇权文化的根本。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阐述了官员执政时间的长短与其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指出只有在位较久的官吏才能深入民心。
“请君屈指数,十年十五人”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京城高级官员更迭不休、缺乏稳定性的担忧。随后的“科条日相矫,吏力亦已勤”显示了法规的严苛和官吏工作的繁忙,但同时也指出了宽猛政策难以一致的问题。
诗中通过提问“天下率如此,何以安吾民”表达了对整个国家治理方式的思考,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安定民心。最后,“谁能变此法,待君赞弥纶”和“慎择循良吏,令其长子孙”则是诗人对于改革现行制度、选择优秀官员并让他们能够长久稳定的期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更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治国安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