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镂抉目吴东门,白日不照忠臣冤
出处:《登吴山谒胥祠因望海潮》
明 · 陈琏
属镂抉目吴东门,白日不照忠臣冤。
身浮鸱夷入水府,配涛作神恨始伸。
迄今二千有馀载,庙食吴山恒不改。
回思宰嚭肆谗徒,瞬息浮荣竟何在。
邦人事神诚意多,击牲酹酒杂笙歌。
神能阐灵慰民望,白马红衫腾素波。
我时谒神到祠下,极目西陵景潇洒。
潮头一线海门来,谁道钱王弩能射。
涨空银浪须臾平,水天一色涵虚明。
祠前徙倚空怀古,眼底越山无数青。
身浮鸱夷入水府,配涛作神恨始伸。
迄今二千有馀载,庙食吴山恒不改。
回思宰嚭肆谗徒,瞬息浮荣竟何在。
邦人事神诚意多,击牲酹酒杂笙歌。
神能阐灵慰民望,白马红衫腾素波。
我时谒神到祠下,极目西陵景潇洒。
潮头一线海门来,谁道钱王弩能射。
涨空银浪须臾平,水天一色涵虚明。
祠前徙倚空怀古,眼底越山无数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忠臣伍子胥的追思与敬仰之情,以及后人对他的祭祀活动。伍子胥因被吴王夫差所害,愤而投江,化为神灵,受到后世的崇拜。诗人通过描述伍子胥的悲惨命运和其死后成为守护神的传说,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
诗中提到伍子胥在吴东门自尽,白日失去了对他的公正对待,他的冤屈深重。他被装入鸱夷(一种古代的皮囊)沉入水府,化为江神,最终得以伸冤。两千余年来,人们在吴山为他立庙祭祀,表达对他的怀念与敬意。
诗人还提到了伍子胥身边的佞臣伯嚭,他们的短暂荣华转瞬即逝,与伍子胥的忠诚形成了鲜明对比。庙宇前的祭祀活动庄严肃穆,人们击牲、献酒、奏乐,以表达对伍子胥的敬仰之情。神灵似乎也感受到了人们的诚心,回应着民众的期望,使得白马在波涛中腾跃,波光粼粼。
诗人自己在吴山的祠堂前,眺望着西陵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潮水从海门涌来,仿佛是钱王射箭的象征,但时间的流逝让这一切都显得虚幻。诗人站在祠前,思绪万千,眼前的青山绿水,无不映衬出对伍子胥及其精神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忠臣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