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白屋不嫌藜藿少,朱门却厌稻粱馀全文

白屋不嫌藜藿少,朱门却厌稻粱馀

宋 · 无名氏
堪笑先生四壁无,寒窗剩有五车书。
一童只许长须伴,半世长同只影居。
白屋不嫌藜藿少,朱门却厌稻粱馀
枕流漱石多佳趣,不羡人閒驷马车。

注释

先生:指读书人。
四壁无:家徒四壁,形容贫穷。
五车书:形容藏书丰富。
一童:一个孩童。
长须:长长的胡须,代指孩童。
半世:大半生。
白屋:简陋的房屋。
藜藿:粗劣的野菜。
朱门:富贵人家。
稻粱:粮食,这里代指富足的生活。
枕流漱石:以水为枕,以石漱口,形容隐居生活。
驷马车:四匹马拉的豪华车辆,象征权贵生活。

翻译

真可笑啊,先生家中空无一物,只有那寒酸的窗户里堆满了五车的书籍。
一个孩童只能陪伴他那长长的胡须,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生活。
即使是最简陋的房屋也不嫌弃藜藿(粗劣的食物)稀少,而豪华的府邸却对多余的稻粱感到厌倦。
枕着溪流,含着山石,这样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我并不羡慕那些拥有华丽马车的闲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士人淡泊明志、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开篇"堪笑先生四壁无,寒窗剩有五车书"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然和对知识的渴望,"四壁无"暗示了简单甚至清贫的居所,而"寒窗剩有五车书"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书籍的珍视和学问的追求。

接着"一童只许长须伴,半世长同只影居"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他与童仆相伴,长久以来只有影子作伴,这种孤独却又自在的境界,是对世俗纷争的一种超脱。

"白屋不嫌藜藾少,朱门却厌稻粱馀"两句,则是对比诗人与世俗富贵之家的生活态度。"白屋"象征着简朴的居所,而"朱门"则代表了豪华的住宅。诗人并不嫌弃自己家中藜藾(一种野草)的简单,而对于那些过剩的粮食却感到厌倦,这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享受的不屑一顾。

最后,"枕流漱石多佳趣,不羡人閒驷马车"两句,以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诗人将头枕在流水之旁,与石头为伴,这种简单而纯粹的乐趣,比起那些追逐名利、奔波于世俗纷争的人,更加令人羡慕。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生活、追求学问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