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兰其知我我知兰,各抱芳心勿摧折全文

兰其知我我知兰,各抱芳心勿摧折

出处:《猗兰叹
清末民国初 · 许南英
猗兰叹,惆怅春江畔,凡草贵,兰花贱!何物卖花奴,百钱二十箭!吁嗟乎国香,尔何不在黄金屋、白玉堂!豪华珠履三千客,旖旎金钗十二行。
芍药牡丹同供养,追陪花相与花王。
不然幽居在空谷,朝荣夕萎同草木。
绝壁悬崖不可寻,望风怀想君幽独!峻品如斯高位置,或出或处得其义。
天涯何处无知音,何必风尘贬价值!胡为乎,滋培涵养冬复春,花时不遇素心人。
含香饮恨香魂泣,竟屈英雄在俗尘!譬之志士有怀抱,世无明王伤潦倒。
抱关击柝隐下僚,薄俸微官殊草草!犹如美人自媚妩,红颜薄命身无主。
春风桃李感韶华,百金嫁与大腹贾!兰兮我为抱不平,以笔代口嗟叹不成声!楚灵均、郑燕姞,古之有心人,风流已歇绝。
兰其知我我知兰,各抱芳心勿摧折

鉴赏

这首《猗兰叹》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才被埋没的深深忧虑。

诗中以“猗兰”为题,借兰花的高贵品质来比喻那些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公的人。兰花生长在春江畔,虽平凡的草木中脱颖而出,却因价格低廉而被人忽视。这象征着那些才华出众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重视的人。诗中提到“百钱二十箭”的卖花奴,形象地描绘了兰花虽珍贵却难以得到公正对待的情景。

接着,诗人感慨兰花的“国香”,不应仅存在于民间,而应被置于“黄金屋、白玉堂”这样的尊贵之地,与权贵阶层共享。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阶层不平等的不满,以及对那些才华横溢却只能在底层徘徊的人的同情。

诗中还提到了其他花卉,如芍药、牡丹,它们虽然同样受到供养和追捧,但并未能像兰花那样获得应有的尊重。这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对不同人才的评价标准存在偏颇。

最后,诗人通过“天涯何处无知音”表达出对兰花(也即那些才华横溢之人)的深切同情,认为他们不应被世俗的价值观所贬低。他呼吁兰花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受外界影响,同时希望社会能够发现并珍惜这些真正的“国香”。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不仅赞美了兰花的美丽和高洁,更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人才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