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鸢嚇腐鼠,鸾凤翔丹林
云阳去方始,闾浦遂前临。
包橘洞庭岸,宿莽具区浔。
节物随行变,风潮无厌侵。
问我胡闻见,不惮历高深。
自多往古慕,匪直远游心。
此邦有季子,是我夙所钦。
其人没已久,英风流至今。
如何末世士,声利竟相寻。
昔贤轻脱踪,末路重分金。
鸱鸢嚇腐鼠,鸾凤翔丹林。
誓将返吾驾,没齿首阳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的《入毗陵》。诗中描绘了诗人从荆南进入毗陵的旅程,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对古代贤士的缅怀之情。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季节变化与风潮的侵袭,同时也反思了当下的社会风气。
首句“才及荆南界,已听吴趋吟”描绘了诗人初入荆南时,便能听到吴地的歌声,预示着即将进入新的地域,充满了期待与好奇。接着,“云阳去方始,闾浦遂前临”则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行进状态,从云阳出发,逐渐接近目的地,心情也随之激动。
“包橘洞庭岸,宿莽具区浔”两句,诗人通过描述洞庭湖畔的橘树和具区(太湖)边的宿莽(一种草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节物随行变,风潮无厌侵”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变化的敏感感知,以及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与适应。接下来的“问我胡闻见,不惮历高深”两句,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虽历经艰难险阻,但依然勇往直前的决心。
“自多往古慕,匪直远游心”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古代贤士的仰慕之情,不仅仅是出于对远方旅行的向往,更是对高尚品德与智慧的追求。
最后,“此邦有季子,是我夙所钦”提到诗人对古代贤士季子的敬仰,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其人没已久,英风流至今”强调了季子虽已逝去,但其高尚品德与精神风貌仍然在后人心中流传。
“如何末世士,声利竟相寻”则对当时社会中追逐名利的现象进行了批判,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的忧虑。“昔贤轻脱踪,末路重分金”通过对比古代贤士与当代士人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冲突。
“誓将返吾驾,没齿首阳岑”则是诗人坚定的誓言,表示自己将坚守道德原则,即使面对困难与诱惑,也不会改变初心,最终选择像古代隐士一样,归隐山林,过着清贫而高尚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古代贤士的缅怀,同时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