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亦知行意速,时时插竹记沙痕
出处:《舟次鼋湖阻水因由董山 其二》
宋 · 朱槔
一川黄浊写昆崙,苦恨南溪不尽吞。
三老亦知行意速,时时插竹记沙痕。
三老亦知行意速,时时插竹记沙痕。
注释
一川:整条河流。黄浊:浑黄的河水。
写:描绘。
昆崙:指代远方的高山,如昆仑山。
苦恨:深深的遗憾或不满。
南溪:南方的小溪。
不尽吞:永远无法填满。
三老:年长的人,这里可能指三位德高望重的人。
亦知:也明白。
行意速:行动迅速,意图明显。
时时:常常。
插竹:插入竹竿作为标记。
记沙痕:用来标记河流的痕迹。
翻译
满眼黄色的浑浊水流仿佛在描绘着昆仑山的壮丽景象心中充满苦涩,因为那南溪的水似乎永远也流不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舟行过程中遭遇河水泛滥,无法前进的情景,并借此抒发自己对壮阔山川的向往之情以及内心的不平之气。"一川黄浊写昆崙"以宏大笔触勾勒出连绵不断、色泽混浊的河流与雄伟的昆仑山脉,展现了诗人对壮丽景物的赞美和向往。
"苦恨南溪不尽吞"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完全领略南溪风光的遗憾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满足与无限的探索欲望。这里的“吞”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想要将美好景物尽收眼底、心中,但又无法做到的心理状态。
"三老亦知行意速"中的“三老”可能指的是河边的古树,它们似乎也明白诗人的急迫心情。这里通过“行意速”传达了诗人希望迅速前进,继续他的旅程和探索的愿望。
"时时插竹记沙痕"则是说诗人在等待期间,会不时地用竹竿在河岸边留下痕迹,以此来记录时间的流逝。这种行为体现了诗人的耐心与对旅途经历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山水田园情怀,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时所表现出的尊重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