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色归新圃,风声聚乱枝
出处:《筑堤诗》
明 · 释今无
冬至移花候,春当插柳时。
斫柴徐计颗,得米已堪炊。
海色归新圃,风声聚乱枝。
少年贫贱早,生计苦相思。
斫柴徐计颗,得米已堪炊。
海色归新圃,风声聚乱枝。
少年贫贱早,生计苦相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去春来,农事繁忙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至时节移花、春日插柳的农耕活动,以及在劳作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首句“冬至移花候,春当插柳时”,点明了时间的更迭,冬至之后,春天到来,正是移栽花卉和插柳的好时机。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规律,也暗示了农事活动的季节性特点。
接着,“斫柴徐计颗,得米已堪炊”两句,描绘了农人在冬季砍柴、准备春耕的情景。通过“徐计颗”和“得米”的细节,展现了农人劳作的艰辛与细致,同时也预示着春耕的开始,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埋下伏笔。
“海色归新圃,风声聚乱枝”则转而描写春日的景象。海色映照着新开垦的田地,风声吹动着散落的树枝,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意。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海色与新圃的结合,寓意着希望与新生;风声与乱枝的互动,则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变化。
最后,“少年贫贱早,生计苦相思”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贫困生活的回忆与感慨。这两句直抒胸臆,揭示了农人生活中的辛酸与不易,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以及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它不仅是一首反映农事的诗歌,也是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颂歌,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