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功名违壮志,戒律负前身全文

功名违壮志,戒律负前身

宋 · 陈师道
功名违壮志,戒律负前身
刘德长欺客,王融却笑人。
残年增受岁,病眼怯逢春。
杖屦知何向,知公未厌频。

注释

功名:追求的名声和地位。
壮志:豪壮的志向。
戒律:佛教或道德上的约束。
前身:过去的自己,这里可能指前世。
刘德长:具体人物,可能有讽刺意味。
欺客:欺负或对待客人不善。
王融:另一具体人物,可能也是被讽刺的对象。
笑人:嘲笑他人。
残年:晚年,垂暮之年。
受岁:度过一年。
病眼:患病的眼睛。
怯:害怕。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行动。
何向:去哪里。
厌频:厌倦频繁。

翻译

功名与我壮志相违,戒律束缚了前生的期许。
刘德长久久欺侮客人,王融却嘲笑他人。
垂暮之年增添了一年又一年,病眼看春天也感到害怕。
杖藜鞋子不知将去何方,只知您并未厌倦频繁的奔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湖上晚归寄诗友(其三)》中的片段。从内容上看,它表达了诗人对功名无成和年老体衰的感慨。首句“功名违壮志”揭示了诗人年轻时怀揣壮志豪情,但现实与理想相悖,未能实现抱负。次句“戒律负前身”暗示了诗人可能曾有过出家或遵循某种戒律的想法,但如今却未能坚守。

“刘德长欺客,王融却笑人”两句,通过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刘德长和王融是历史人物,这里借以自比,暗示自己被他人轻视或嘲笑。接着,“残年增受岁,病眼怯逢春”描绘了诗人晚年身体状况不佳,对即将到来的春天感到畏惧,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最后两句“杖屦知何向,知公未厌频”中,“杖屦”代表老迈,诗人问自己将何去何从,是否还能承受频繁的忧患,表达了对未知命运的迷茫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挫折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