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全文

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

唐 · 皎然
證心何有梦,示说梦归频。
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
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
别后须相见,浮云是我身。

注释

證心:指内心的真实或修行的验证。
何有:为何会有。
示说:常说,表明。
梦归频:频繁在梦中归家。
文字:这里指文章、文学作品。
赍:携带,持有。
秦本:秦地的文化根源,也可理解为秦朝的文字风格。
诗骚:《诗经》和《离骚》,代表高雅的文学。
楚人:楚地的人,此处指像屈原一样的诗人。
兰开:兰花开放。
衣上色:衣服上的颜色,比喻美好的影响。
柳向:柳树的姿态,象征依恋或送别。
手中春:手中的春天,比喻生机与希望。
别后:离别之后。
须相见:必须相见,强调重逢的必要。
浮云:比喻自己行踪不定,生活无常。
我身:我自己。

翻译

为何证心总在梦中显现,却常说梦中归家频繁。
携带着书写秦地风情的文字,学习楚人的诗骚之作。
兰花的色彩映照在我的衣裳,柳条的绿意如同手中的春光。
离别之后定要再次相见,我就像那浮云,四处漂泊不定。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名为《酬别襄阳诗僧少微》。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文学传统的自豪和追求。

“證心何有梦”一句,诗人通过否定“证心”的方式,表明内心深处并无所谓的迷茫梦想,暗示自己清醒而坚定的艺术追求。紧接着,“示说梦归频”则是对这种清醒追求的具体展现,即不断地向往和探索文学的深邃。

“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与学习。其中,“赍”字有带领、承载之意,意味着诗人在文学创作中融汇了秦朝以降的文化精髓;“学楚人”则明确指出对楚辞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接下来的“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两句,以鲜活生动的景象描绘诗人的艺术世界。兰花与柳树在这里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文学创作中生命力和希望的象征。

最后,“别后须相见,浮云是我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诗人将自己比喻为“浮云”,意味着即使在离别之后,也能通过心灵的交流与朋友保持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内心世界的描绘以及对友情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洁的人格。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