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途转清溪,孤村带寒日
潇洒竹间亭,意行成小立。
宾主莫谁何,悠然良自适。
俄有贵公子,胡骢摇宝勒。
下马相劳苦,呼酒道畴昔。
遂令麋鹿姿,颇为人物色。
佳实进霜坚,异酿引寒碧。
兴尽还独归,沙头寒月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修途:蜿蜒的道路。清溪:清澈的小溪。
孤村:孤独的村庄。
寒日:寒冷的太阳。
潇洒:洒脱。
小立:短暂站立。
宾主:主人和宾客。
悠然:悠闲自在。
贵公子:地位显赫的年轻人。
胡骢:胡马。
宝勒:马笼头的装饰。
畴昔:过去的日子。
麋鹿姿:自然不拘的姿态。
人物色:贵人的气质。
佳实:美味的果实。
霜坚:霜冻后的硬实。
异酿:独特的美酒。
寒碧:冷冽的绿色。
独归:独自返回。
沙头:沙洲头。
寒月白:寒冷的月光。
翻译
道路转向清澈的小溪,孤零零的村庄映照着寒冷的阳光。竹林间的亭子显得洒脱自在,随意漫步后我停下脚步站立。
主人和宾客都放松自在,悠然自得地享受这宁静时光。
忽然间,一位贵公子骑着胡马,马笼头上的装饰闪闪发光。
他下了马,热情地问候并唤酒,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他的举止如同麋鹿般自然,又带有贵人的气质。
他献上霜冻后的美味果实,还有独特冷冽的美酒。
酒足饭饱后,兴致尽了,我独自返回,沙洲头的寒月格外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诗人在修筑的小路上,走过清澈的溪流边,经过一个孤立的村庄,那里的日光给人以寒冷之感。这是一幅静谧而宁静的画面,其中“带寒日”三字生动地表达了季节的转换和环境的氛围。
诗中的“潇洒竹间亭”一句,通过对亭子的描写,传递出一种闲适与自然交融的情趣。这里的“潇洒”形容竹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表达清新脱俗之意的词语,而“竹间亭”则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显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意行成小立”暗示着诗人的思想随着环境的美好而起伏,是一种心旷神怡的状态。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移动,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流动和自由。
在宾主对饮这一段,诗人通过“宾主莫谁何,悠然良自适”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坦然与满足。这里没有特定的客人,也没有繁文的礼节,只有诗人的自得其乐。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聚会,更是对自由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赞美。
贵公子骑着马,穿戴着华丽的服饰,引起了诗人的注意。下马相问,表现了一种君子的风范。“呼酒道畴昔”则是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共同享受那份悠闲自在。
“遂令麋鹿姿,颇为人物色”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中动物之美的欣赏,以及将这种美融入到人的情感世界中的意境。这里的“麋鹿”象征着一种纯洁无暇,而“颇为人物色”则是指这种自然之美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情感和品格中去。
诗尾部分,“佳实进霜坚,异酿引寒碧”描绘了一种酒宴的场景。这里的“霜坚”、“寒碧”都是对季节的细腻描写,同时也反映了酒的甘美和清冽。
最终,“兴尽还独归,沙头寒月白”则表达了诗人在享受完这次聚会后,心情上的满足与平静。在夜色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而那轮明亮的月亮,则是他孤独归去时的唯一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