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色自来无改移,昔日何乐今何悲
出处:《见竹篇》
明 · 陆深
昔见竹,真不俗。
今见竹,今痛哭。
竹色自来无改移,昔日何乐今何悲。
森森绕屋秋更绿,尽是先人手栽玉。
竹未化,人当还,举头见竹犹承欢。
直节空九霄,清风尚千古。
徘徊竹间路,照影月当午。
好奇有客频到门,何况人间父子恩。
君不见孟生笋,湘娥痕。
今见竹,今痛哭。
竹色自来无改移,昔日何乐今何悲。
森森绕屋秋更绿,尽是先人手栽玉。
竹未化,人当还,举头见竹犹承欢。
直节空九霄,清风尚千古。
徘徊竹间路,照影月当午。
好奇有客频到门,何况人间父子恩。
君不见孟生笋,湘娥痕。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见竹篇》以竹为载体,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亲情怀念的深深感慨。开篇“昔见竹,真不俗”,描绘了竹子的高洁品性,与往日的亲近感怀。接着,“今见竹,今痛哭”,通过对比今昔,流露出物是人非的哀伤。
“竹色自来无改移,昔日何乐今何悲”强调竹子的颜色依旧,但人事已非,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悲伤形成鲜明对照。接下来的诗句“森森绕屋秋更绿,尽是先人手栽玉”,借竹子的繁茂生长,追忆先人的辛勤付出和对他们的怀念。
“竹未化,人当还”,暗示时光流转,人事如梦,而竹子却依然坚韧。诗人抬头望竹,仍能感受到那份亲人的温暖,“直节空九霄,清风尚千古”,赞美竹子的气节和清风的精神,也寓言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徘徊竹间路,照影月当午”,通过月光下的竹影,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最后,“好奇有客频到门,何况人间父子恩”,借客来访,进一步强调了亲情的珍贵,以及对孟生笋(可能指孟宗哭竹的故事)的联想,深化了主题。
整体来看,《见竹篇》是一首寓言式的抒情诗,借竹子的意象,寄寓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亲情深厚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