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全文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出处:《寄蜀国广济大师
唐 · 齐己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拼音版原文

bīngshuāngtánqīngsānqiānchuánshòujìnménshēng
chánxīnjìnkōng

shīxiánsōuyǒushēng
mǎnguófánhuáliǎngcháogèngbiànwèicéngjīng

zhōngxiāngyuēmínéxiéqióngxíng

注释

冰压:冰雪覆盖。
霜坛:指寒冷中修行的佛坛。
律格:规则、戒律。
清:清新、纯净。
三千:形容弟子众多。
传授:教导、传承。
门生:弟子、学生。
禅心:修行者的心境。
尽入:完全融入。
空无迹:空无一物,没有痕迹,形容心境空灵。
诗句:诗歌的句子。
闲搜:悠闲地寻找。
寂有声:在寂静中发现声音,比喻在内心深处找到灵感。
满国:整个国家。
繁华:繁荣、热闹。
徒自乐:独自享受,无人共享的快乐。
两朝:两个朝代。
更变:变迁、更替。
未曾惊:从未感到惊讶或受到影响。
终思:始终思考、渴望。
相约:约定一起。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代指山水美景。
去:前往。
不得:不能。
携筇:携带竹杖,筇(qiòng)指竹子做的手杖,常用于登山行走。
一路行:一同上路旅行。

翻译

冰雪覆盖下的佛坛规则清新,三千弟子都领受了师恩。
禅心已融入虚空无痕,诗行间悠闲地探寻寂静之中的回响。
京城的繁华只是自我陶醉,历经两个朝代的变迁却未曾动容。
始终想着相约共赴岷山峨眉,却无法携带竹杖一同上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蜀国广济大师》。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佛法修行和禅学传承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净庄严的佛寺图景,其中“冰压霜坛”形象鲜明,表达了寺院之清冷肃穆;“三千”指的是佛典中的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理解为广博无边的佛法知识和智慧;“律格清”则是对佛教戒律严谨执行的赞美。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禅修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禅心尽入空无迹”意味着通过禅定达到心灵的清净与超脱世俗;“诗句闲搜寂有声”则表明即使在宁静中,也能从诗句中寻找到内心的声音。

"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尘世变化的超然态度。“满国繁华”指的是国家的富足与繁荣,而“徒自乐”则表明这些外在的繁华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喜悦;“两朝更变未曾惊”则是对历史变迁的看透,表现出诗人对于政治变动的淡漠。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与广济大师之间的情谊和对未来的憧憬。“终思相约”表达了长久以来的友好承诺;“岷峨去”指向的是远方的山脉,象征着遥远的地方或心灵的彼岸;“不得携筇一路行”则意味着虽然有意愿随从大师学习,但现实条件不允许只能在心中追随。

整首诗通过对佛法禅修、世事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于精神导师的深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