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百年后,雕凿加钻刓
出处:《南山泉》
元 · 揭祐民
南山有泓泉,濯濯清不浑。
下有到地株,上有号云猿。
积石从西来,岁久根遂蟠。
如何百年后,雕凿加钻刓。
我恨来最迟,不见真气完。
万物自有弊,至理难穷言。
下有到地株,上有号云猿。
积石从西来,岁久根遂蟠。
如何百年后,雕凿加钻刓。
我恨来最迟,不见真气完。
万物自有弊,至理难穷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山之泉的独特景象与深层寓意。诗人以南山之泉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与变迁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首句“南山有泓泉,濯濯清不浑”,开篇即点明了泉水的清澈与纯净,同时“濯濯”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明亮与活力,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接着,“下有到地株,上有号云猿”两句,通过“到地株”与“号云猿”的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与生命的多样性。
“积石从西来,岁久根遂蟠”描述了山石的积累与时间的流逝,根系在岁月的洗礼下盘根错节,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然而,“如何百年后,雕凿加钻刓”则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与反思。
最后,“我恨来最迟,不见真气完”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亲见自然完整状态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渴望与尊重。“万物自有弊,至理难穷言”则以哲思收尾,指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与局限,强调了理解自然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与深刻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