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言僧寔多,亦可就戎行
出处:《僧兵叹》
元 · 廖大圭
饥民聚为盗,邻警来我疆。
有兵既四出,头会家人良。
趣赴义军选,万室日夜忙。
吏言僧寔多,亦可就戎行。
牧守为所误,驱僧若驱羊。
持兵衣短裌,一时俱反常。
伊余生不辰,逢此祇涕滂。
慈悲以为教,王臣所金汤。
复之勿徭赋,甲令明有章。
胡为不尔念,而此出仓皇。
军旅托未学,佳兵云不祥。
永言愧二子,归哉慎行藏。
有兵既四出,头会家人良。
趣赴义军选,万室日夜忙。
吏言僧寔多,亦可就戎行。
牧守为所误,驱僧若驱羊。
持兵衣短裌,一时俱反常。
伊余生不辰,逢此祇涕滂。
慈悲以为教,王臣所金汤。
复之勿徭赋,甲令明有章。
胡为不尔念,而此出仓皇。
军旅托未学,佳兵云不祥。
永言愧二子,归哉慎行藏。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廖大圭的《僧兵叹》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诗中,饥民因生活所迫聚集为盗,地方官府派遣军队平乱,动员僧侣参军,原本宁静的村庄瞬间变得繁忙。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面对这样的动荡,只能悲泣。他指出佛教以慈悲为教,国家政策本应免除僧侣的徭役,但在战乱中却未能得到妥善考虑。诗人质疑为何在紧急情况下,军队被寄托于非战斗人员,且认为好战者不祥。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无辜僧众的愧疚,并劝告他们谨慎行事。
整首诗通过僧兵的视角,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政策失当,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