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并忠良评义烈,厓门相望不胜哀
一死甘随流水去,三魂同结怒潮来。
时乖身陷豺狼窟,天定名扬御史台。
若并忠良评义烈,厓门相望不胜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烈妇的悲壮故事,充满了对忠诚与牺牲的颂扬,以及对邪恶行径的强烈谴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烈妇面对丈夫被谋害的悲痛与决绝,以及她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红颜不共春争媚”,开篇以“红颜”象征女性之美,却与“春”相对,暗示女性在美好季节中的脆弱与易逝,同时也预示着悲剧的开始。这里的“春”不仅指自然之春,也暗喻了美好的生活与爱情。
“慨叹仳离稔祸胎”,直接点明了悲剧的根源——夫妻分离,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家庭与社会的不幸。这里的“稔”字,既表达了悲剧的必然性,也暗示了罪恶的积累与酝酿。
“一死甘随流水去,三魂同结怒潮来”,这两句诗展现了烈妇面对丈夫被谋害的决绝态度。她选择与丈夫同赴黄泉,表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表达了对加害者的愤怒与反抗。这里,“三魂”可能象征着烈妇及其丈夫的灵魂,他们共同面对死亡,体现了生死与共的决心。
“时乖身陷豺狼窟,天定名扬御史台”,这两句揭示了烈妇所处环境的险恶与不公。她身陷“豺狼窟”,即比喻邪恶势力的掌控之中,但同时,她的行为也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与表彰,最终在“御史台”(古代官署,负责监察官员)获得了公正的评价。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
“若并忠良评义烈,厓门相望不胜哀”,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烈妇行为的崇高评价,将其与忠良并列,认为她的行为是义烈之举。同时,诗人通过“厓门相望”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哀伤与敬仰交织的情感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烈妇的纪念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烈妇故事的深情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悲剧的深刻,更蕴含了对忠诚、牺牲与正义的赞美,以及对邪恶行径的强烈批判。它不仅是一首对特定人物的纪念之作,也是对普遍道德价值的探讨与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