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出处:《游仙诗十九首 其一》
魏晋 · 郭璞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
鉴赏
这首诗《游仙诗十九首(其一)》由郭璞在魏晋时期所作,描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对比了繁华的京城与隐居的山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将京城的游侠生活与山林中的隐居生活进行对比,暗示了诗人对后者更深层次的认同与向往。接着,“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富贵荣华的不屑,而更倾向于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场景,通过“清波”与“丹荑”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生机,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对功名利禄的疏离,表达了诗人宁愿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束缚自己。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引用历史典故,赞美那些敢于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隐士,如庄子的弟子漆园傲吏和莱氏逸妻,他们的人生选择与诗人相呼应,共同体现了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追求。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应保持自我,不被外界的规则或限制所束缚。
最后,“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平静,向古代的隐士夷齐致以敬意,表明了他坚定的隐逸志向。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深刻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越,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理想人格与生活方式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