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友朋,亦奏琴瑟
出处:《竹轩四章》
明 · 霍韬
萧萧脩竹,倚天扫云。
爰有云根,爰有清阴。
播时清阴,覆于苍旻。
脩竹之下,有石有水。
维石崔崔,维水瀰瀰。
维水之枕,维石漱齿。
枕水洗耳,漱石砺齿。
脩竹之上,有鸾有凰。
鸾食竹实,凤鸣竹冈。
交交和音,大明之祥。
谁有脩竹,于鸣且翔。
脩竹之侧,谁构子之室。
牖引竹风,牖引竹月。
风清子襟,月凉子席。
维月与风,庶几今夕。
亦有友朋,亦奏琴瑟。
爰奏琴瑟,和鸣无斁。
于戏,维古之人之无斁。
爰有云根,爰有清阴。
播时清阴,覆于苍旻。
脩竹之下,有石有水。
维石崔崔,维水瀰瀰。
维水之枕,维石漱齿。
枕水洗耳,漱石砺齿。
脩竹之上,有鸾有凰。
鸾食竹实,凤鸣竹冈。
交交和音,大明之祥。
谁有脩竹,于鸣且翔。
脩竹之侧,谁构子之室。
牖引竹风,牖引竹月。
风清子襟,月凉子席。
维月与风,庶几今夕。
亦有友朋,亦奏琴瑟。
爰奏琴瑟,和鸣无斁。
于戏,维古之人之无斁。
鉴赏
此诗《竹轩四章》由明代诗人霍韬所作,描绘了一幅竹林深处的宁静生活图景。诗中以“萧萧脩竹”开篇,生动地展现了竹林的清幽与高远,竹子仿佛是天际的扫帚,扫去尘世的喧嚣,留下一片清静与凉意。
接着,“播时清阴,覆于苍旻”,描绘了竹林在阳光下投下的清凉阴影,覆盖着广阔的天空,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随后,诗人细腻地描述了竹林中的自然景观,如“维石崔崔,维水瀰瀰”,石头矗立,水流潺潺,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进一步,诗人通过“枕水洗耳,漱石砺齿”这一细节,展现了居住者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细致品味。竹林之上,鸾鸟与凤凰的和谐共处,象征着吉祥与和谐,其“交交和音,大明之祥”更是寓意深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诗人以“谁有脩竹,于鸣且翔”收尾,既是对竹林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居住于此的主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在竹林旁,诗人想象着有人建造了自己的居所,通过“牖引竹风,牖引竹月”这一细节,展现了居住者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宁静、和谐与美好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