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禁林忝士相如草,芸阁曾分太乙光全文

禁林忝士相如草,芸阁曾分太乙光

出处:《又和二首 其二
宋 · 刘克庄
禁林忝士相如草,芸阁曾分太乙光
亳社重新依老子,天台自古属刘郎。
判无除目污黄纸,空有孤忠满皂囊。
回首觚棱残梦断,下招不必遣巫阳。

注释

禁林:皇宫禁苑。
忝:有愧于。
士相如草:比喻地位低微。
芸阁:秘书阁,古代藏书之处。
太乙光:指道教中的太乙真君,象征尊贵之光。
亳社:亳州的神社,可能指道教场所。
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教创始人。
天台:地名,浙江天台山,与道教文化有关。
刘郎:泛指姓刘的人,这里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位刘姓人物。
除目:官职任命或罢免的名单。
污黄纸:形容文书的破旧和不显眼。
孤忠:孤独的忠诚。
皂囊:黑色的袋子,古代官员用来盛放公文。
觚棱:宫殿屋檐的角脊,代指宫阙。
残梦:破碎的梦境,象征过去的回忆。
巫阳:古代传说中的招魂使者。

翻译

我愧居禁苑如士相如草,曾在秘书阁分得太乙之光。
亳州社稷重新依附老子道场,天台山自古以来属于刘姓的郎君。
判决文书沾染尘土,空有一腔忠诚装在黑色的袋子里。
回望宫阙,旧梦已断,无需再召唤巫阳来招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又和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品格与忠诚之情的表达。

首句“禁林忝士相如草”中的“禁林”指皇家禁苑,"忝士"是古代称谓,对于有德行的人的尊称。这里通过将忝士比作禁林中的草,展现了作者对品格高洁者的赞赏。

接着,“芸阁曾分太乙光”中“芸阁”指的是宫殿或官署的屋顶,而“太乙光”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光,意指至高无上的道德光辉。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圣明君主或高尚人物所具有道德力量的怀念。

第三句“亳社重新依老子”中,“亳社”可能特指某个地方的社坛,而“老子”则是对道家创始人庄子、老子的尊称,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的依赖与尊崇。

第四句“天台自古属刘郎”中的“天台”可能指的是山名或地名,而“刘郎”则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尊称。这里暗示了某种历史遗产的传承。

在后半首中,“判无除目污黄纸,空有孤忠满皂囊”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不被世人所理解或重视的忠诚之士的同情与赞美。这里的“判无除目”指的是历史上的失误与偏见,而“孤忠满皂囊”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心只为忠义而活的人物形象。

最后,“回首觚棱残梦断,下招不必遣巫阳”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无需迷信或求助于外力的自信。这里“觚棱”可能是指古代宫殿建筑的一部分,而“巫阳”则有求神问鬼之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与个人品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通过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坚守忠诚与道德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