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似鼓鼙无塌处,诗如姜蒜有馀辛
出处:《再谢见寄》
宋 · 胡寅
非关粮尽不能兴,自叹车中蹭蹬鳞。
诗客颇能怜逐客,饔人知复受鲛人。
为怜飞箸千条玉,不忘牵潭百尺纶。
腹似鼓鼙无塌处,诗如姜蒜有馀辛。
阌乡少府新权尔,争比周郎美味频。
诗客颇能怜逐客,饔人知复受鲛人。
为怜飞箸千条玉,不忘牵潭百尺纶。
腹似鼓鼙无塌处,诗如姜蒜有馀辛。
阌乡少府新权尔,争比周郎美味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非关:不是因为。粮尽:粮食耗尽。
蹭蹬:困顿、艰难。
鳞:比喻密集。
诗客:诗人。
怜:同情。
逐客:被贬的人。
饔人:厨师。
鲛人:古代传说中的人鱼,这里指悲苦的菜肴。
飞箸:飞舞的筷子。
玉:比喻珍贵。
牵潭:牵引潭水,象征深情。
鼓鼙:大鼓,比喻空虚的肚子。
塌处:塌陷的地方。
姜蒜:比喻辛辣的诗篇。
阌乡少府:阌乡的年轻官员。
新权:新近掌权。
尔:你,这里指新官。
周郎:周瑜,三国时期著名人物,以美食闻名。
翻译
并非因为粮食耗尽才无法振作,而是自我感叹车中的困顿如同鱼鳞般密布。诗人相当同情被贬之人,厨师也深知又要为鲛人流泪的菜肴忙碌。
为了爱那如千条玉带般的飞舞筷子,他不忘那百尺长线牵引的深情。
他的肚子空空如鼓,没有一处可以塌陷,诗篇却如姜蒜般辛辣满溢。
阌乡的年轻官员新近掌权,怎能与周瑜那样频繁享受美食相比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再谢见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赠予食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生活困顿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首句“非关粮尽不能兴”揭示了诗人在物质匮乏时仍能振奋精神的原因,可能是朋友的馈赠给了他力量。接下来的“自叹车中蹭蹬鳞”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暗示了生活的不易。
“诗客颇能怜逐客,饔人知复受鲛人”一句,诗人以“逐客”自比,表达出对朋友的理解和感激,同时称赞朋友如同“诗客”般懂得欣赏他的诗作,而“饔人”则指赠食之人,表达了对赠食者的深深谢意。诗人用“飞箸千条玉”和“牵潭百尺纶”来比喻朋友的慷慨,形象生动。
“腹似鼓鼙无塌处,诗如姜蒜有馀辛”两句,诗人以自己的肚子比喻为鼓,形容吃得饱足,但又不失诗人的风骨,即使生活简朴,诗作中也充满辛辣的讽刺和深沉的情感。最后,诗人将朋友阌乡少府与周郎(三国时期著名人物周瑜)的美食相比,赞美朋友的款待如同周郎的美味佳肴,频繁而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食物的馈赠和诗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