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眉欲从事,复恐遭文移
出处:《次韵董之南见赠》
宋 · 谢薖
章甫不入越,夏虫多拘时。
生无适俗韵,举世谁知之。
钟嵘不并世,无人识丘迟。
虽有落花句,知为何等诗。
如逢贺宾客,方叹乌栖辞。
我初出险语,俗子争唐嗤。
俛眉欲从事,复恐遭文移。
亦知适楚车,安可从北驰。
董家名父子,平生所怀思。
虽云识面晚,相闻已相知。
君诗有古意,且结皓首期。
端能啖杞菊,时复过天随。
生无适俗韵,举世谁知之。
钟嵘不并世,无人识丘迟。
虽有落花句,知为何等诗。
如逢贺宾客,方叹乌栖辞。
我初出险语,俗子争唐嗤。
俛眉欲从事,复恐遭文移。
亦知适楚车,安可从北驰。
董家名父子,平生所怀思。
虽云识面晚,相闻已相知。
君诗有古意,且结皓首期。
端能啖杞菊,时复过天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的《次韵董之南见赠》。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首句“章甫不入越,夏虫多拘时”以比喻的手法,暗示自己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如同夏日的昆虫被时间所束缚。接着“生无适俗韵,举世谁知之”则表达了诗人孤高自许,不为世俗所理解的孤独感。
“钟嵘不并世,无人识丘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独特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坚持,即使在当时无人能理解。而“虽有落花句,知为何等诗”则通过诗句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后半部分“如逢贺宾客,方叹乌栖辞”表达了诗人渴望遇到能够欣赏其作品的人,而“我初出险语,俗子争唐嗤”则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俗的嘲笑和不解时的无奈与坚持。
“俛眉欲从事,复恐遭文移”表明诗人内心挣扎于是否要顺应世俗,还是坚持自我。“亦知适楚车,安可从北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方向的选择,即是否要前往南方寻求心灵的归宿,还是继续在北方的道路上前行。
最后,“董家名父子,平生所怀思。虽云识面晚,相闻已相知”是对好友董之南的赞美,尽管认识较晚,但通过诗歌交流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君诗有古意,且结皓首期。端能啖杞菊,时复过天随”则是对董之南诗歌风格的赞赏,并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共同度过岁月,享受生活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其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个人独立性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