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偶多,长叹将何以
出处:《古道》
明 · 卢祥
行行半途中,忽值阴霾起。
淫雨经旬馀,大道生泥滓。
我马没其胫,我车濡其轨。
岂无小径通,攀缘良可耻。
敛容就道隅,候此风雨止。
人生不偶多,长叹将何以。
淫雨经旬馀,大道生泥滓。
我马没其胫,我车濡其轨。
岂无小径通,攀缘良可耻。
敛容就道隅,候此风雨止。
人生不偶多,长叹将何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古道上,遭遇连续阴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的情景。诗中通过“我马没其胫,我车濡其轨”形象地展现了雨水对行进的阻碍,马蹄深陷泥中,车辆沾湿轨道,生动展现了雨后道路的恶劣状况。
接着,“岂无小径通,攀缘良可耻”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抉择与道德考量。在大路因雨水而无法通行的情况下,小径成为了一种选择,但诗人认为攀缘小径是可耻的,暗示了对传统路径的坚守和对道德标准的尊重。
“敛容就道隅,候此风雨止”则体现了诗人的耐心与等待,他收敛神色,选择在道路的一侧静候风雨停歇,期待着道路恢复到可以通行的状态。
最后,“人生不偶多,长叹将何以”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指出人生中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面对这些困难,人们往往只能发出长长的叹息,却难以找到解决之道。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次雨中行路的经历,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道德考量、耐心等待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