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响移砧石,萤光出瓦松
出处:《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
宋 · 徐照
江城过一雨,秋气入宵浓。
蛩响移砧石,萤光出瓦松。
月迟将近晓,角尽即闻钟。
又起行庭际,思君恨几重。
蛩响移砧石,萤光出瓦松。
月迟将近晓,角尽即闻钟。
又起行庭际,思君恨几重。
注释
江城:指代某个有江水的城市。秋气:秋天的气息。
宵浓:夜晚的气氛浓厚。
蛩响:蟋蟀的叫声。
砧石:捣衣石,古人用来捣衣的石头。
萤光:萤火虫发出的光。
瓦松:生长在瓦缝中的植物。
月迟:月亮升起较晚。
将近晓:接近黎明。
角尽:号角声消失。
闻钟:听到钟声。
行庭际:在庭院中行走。
思君:想念你。
恨几重:思念之情有多深。
翻译
经过一场雨后的江城,秋意在夜晚显得更加浓厚。蟋蟀的鸣声在石砧间回荡,萤火虫的光芒从瓦缝中的松树中透出。
月亮迟迟未至接近拂晓,远处的号角声预示着钟声即将敲响。
我在庭院中再次起身,对你的思念之情深重无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所作的《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诗中描绘了秋雨过后夜晚的景象,江城被雨水洗礼后,秋意更显浓厚。诗人听见蛩鸣声在砧石间回荡,萤火虫从瓦松间闪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月亮升起缓慢,接近拂晓时分,远处的号角声预示着黎明将至,紧接着寺庙的钟声响起。诗人徘徊庭前,因期待的朋友未至而思绪万千,表达了淡淡的失望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落空后的微妙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