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全文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出处:《答郡中同僚贺雨
宋 · 苏轼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奇穷所向恶,岁岁祈晴雨。
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
鬼神亦知我,老病入腰膂。
何曾拜向人,此意难不许。
重云萋已合,微润先流础。
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
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
登城望麰麦,绿浪风掀舞。
愧我贤友生,雄篇斗新语。
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
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
渡河不入境,未若无蝗虎。
而况刑白鹅,下策君勿取。

拼音版原文

shuǐhànxíngshíniánbiànjiǔ

qióngsuǒxiàngèsuìsuìjīng

suīfēiwèiqiúzhòngqǐngzhōngkuì

guǐshénzhīlǎobìngyāo

céngbàixiàngrénnán

zhòngyúnwēirùnxiānliúchǔ

xiāoxiāozhǐháizuòzuòtīngsān

tiānmíngjiāngmǎnxuē

dēngchéngwàngmóumài绿làngfēngxiān

kuìxiányǒushēngxióngpiāndòuxīn

jūnkànshúsuìfēngzhànshí

tiānběngōngrángshù

jìngwèiruòhuáng

érkuàngxíngbáiéxiàjūn

注释

水旱:水灾和旱灾。
遍九土:遍布全国。
祈晴雨:祈求晴天或雨季。
终愧古:始终感到羞愧。
腰膂:腰部和脊背。
何曾:何时曾经。
重云:厚重的乌云。
微润:微小的湿润。
三鼓:三更。
登城:登上城墙。
麰麦:小麦。
绿浪:绿色的麦浪。
雄篇:壮丽的文章。
斗新语:充满新意。
风雨占十五:风雨造成的损失占十五分之一。
刑白鹅:杀白鹅以祈福。
下策:最差的策略。

翻译

连续十年水旱灾害,饥饿和瘟疫遍布大地。
极度困苦让我厌恶,每年都在祈祷晴天或雨季。
虽然不是为自己祈求,但反复请求仍感羞愧,不如古人。
连鬼神也深知我的困境,年迈疾病侵蚀着我的身体。
我从未向人低头祈求,这份心意难以言表。
厚重的乌云已经散去,微小的湿润先润湿了地面。
风雨声时断时续,直至夜半三更。
天亮后官员们集合,泥泞沾满了他们的鞋袜。
登上城墙眺望,麦田绿浪翻滚,风中摇曳。
我惭愧面对贤良的朋友,你们的文章充满新意。
你看这丰收之年,风雨带来的损失占了十五分之一。
天地本无恩惠,祈福消灾有何意义。
过河而不入境,还不如没有蝗虫虎患。
更何况杀白鹅以祈福,这是下策,请不要效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久旱之后终于盼来甘霖的喜悦之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谐与人心的渴望。通过水旱交替、饥疫流行的描述,苏轼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同情心,他不仅为百姓的苦难而感慨,更是在这种灾害面前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的道德关怀。

诗中的“奇穷所向恶,岁岁祈晴雨”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力的敬畏和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力感。然而,这种无力并没有让苏轼感到绝望,他仍然坚持着做出努力的态度,表现在“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的自责之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随着雨水的到来,诗人的心情也逐渐舒缓。“重云萋已合,微润先流础。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这里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者几乎可以感受到那滴落之雨带来的凉意和安宁。

诗人在“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登城望麰麦,绿浪风掀舞”中展现了雨后景象的美好,以及对丰收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是物质上的,也反映出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

最后,“愧我贤友生,雄篇斗新语。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以及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自谦之意。他通过“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来强调自然界与人的和谐共生,而不是单方面索取。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自觉。这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士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