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
出处:《挽松麓李佥判》
宋末元初 · 王义山
手拈老笔眇词场,馀子如何敢颉颃。
疑是前身真贺白,不然今世又苏黄。
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
造物却教二郎做,立身既好又名扬。
疑是前身真贺白,不然今世又苏黄。
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
造物却教二郎做,立身既好又名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拈:握持,这里指执笔写作。颉颃:原意为鸟上下翻飞,这里比喻在文学领域竞争。
前身:前世,这里指过去的文学大家。
苏黄:苏轼和黄庭坚,宋代著名诗人。
片文:一篇文章。
一第:科举考试中的等级,这里代指功名。
造物:自然或上帝,这里指命运。
二郎:古人对才华出众者的尊称,如李二郎、杨二郎等。
翻译
他手持老练的笔,在文学领域独步,其他人都不敢与他抗衡。或许他是前生贺知章的转世,不然今生就是苏轼或黄庭坚的再现。
他的文章一经发表,人们争相传颂,虽然未及科举功名,但上天会给予补偿。
造物主特意让他成为二郎,不仅品行优良,名声也远扬。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名为《挽松麓李佥判》。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李佥的书法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手拈老笔眇词场,馀子如何敢颉颃。”这里的“老笔”指的是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书法家,而“眇词场”则是说书法家的作品在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作者自称为“馀子”,表示自己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和谦逊,同时也表达了对李佥书法的敬畏之情,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与之匹敌。
“疑是前身真贺白,不然今世又苏黄。”这两句诗表明作者怀疑李佥可能是古代书圣王羲之或钟繇的转世,因为他的书法技艺太过高超,简直就像是这些书法大家重新降临人间一样。
“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这两句诗强调李佥的书法作品一经流传,便被人们争相传颂,其美好与价值甚至超过了自然界的一切,仿佛是对上天借债而得。
“造物却教二郎做,立身既好又名扬。”这里作者以赞美之词,对李佥的书法技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不仅在书法艺术上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声名远播。"造物"指的是创造万物的自然,而“二郎”则是对李佥的一种尊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王义山的笔触,展现了李佥书法艺术的非凡与卓越,以及其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