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秋高添气象,人家南去好风烟
出处:《将至寿州初见淮山二首 其一》
宋 · 张耒
浩荡平波欲接天,天光波色远相连。
风鸣雨桨初离浦,岸转青山忽对船。
泽国秋高添气象,人家南去好风烟。
步兵何必江东走,自有鲈鱼不值钱。
风鸣雨桨初离浦,岸转青山忽对船。
泽国秋高添气象,人家南去好风烟。
步兵何必江东走,自有鲈鱼不值钱。
注释
浩荡:形容水面广阔。平波:平静的水面。
接天:与天空相接。
天光:天空的光芒。
波色:水波的颜色。
鸣:发出声音。
雨桨:雨中的船桨。
初离浦:刚刚离开码头。
岸转:岸边转向。
对船:面对船只。
泽国:水乡。
秋高:秋季天高气爽。
气象:景象。
南去:向南。
好风烟:优美的风景。
步兵:步行的人。
何必:何必一定要。
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地区。
鲈鱼:一种江河湖中常见的鱼。
不值钱:不用花费太多。
翻译
广阔的水面仿佛与天相接,天光和水色在远方连成一片。风雨中船桨摇动,刚离开码头,两岸的青山突然映入眼帘。
秋天的水乡增添了壮丽景象,向南的村落风景优美。
步行者何必一定要去江东,这里就有鲜美的鲈鱼,不需远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行旅中的感慨。"浩荡平波欲接天,天光波色远相连"两句,通过对广阔水面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胸襟开阔、志向远大的情怀。水天一色的美景,不仅是外在的壮观,也映射出诗人的心灵境界。
"风鸣雨桨初离浦,岸转青山忽对船",这里则捕捉了行舟离港、岸边青山渐行渐远的情景。"风鸣"和"雨桨"营造了一种动态的感觉,让人仿佛能听见波浪拍打船舷的声音。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展现,既有离别之愁,也有旅途中的期待。
"泽国秋高添气象,人家南去好风烟"两句转换了意境,从水天交融的壮观转向对秋天气候和乡间生活的描绘。"泽国"指的是肥沃的国家,这里用来赞美自然之美。秋高添气象,表明秋天的景色更加迷人。"人家南去好风烟"则是说人们在这样的季节内心感到愉悦,愿意南行,享受这份旅途中的闲适与美好。
最后两句"步兵何必江东走,自有鲈鱼不值钱"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步兵"可能指代战争或征战的烦恼,而"江东"则是典故,用来比喻战争发生的地方。"自有鲈鱼不值钱"则是一种隐喻,鲈鱼在古代被视为佳肴,但诗人这里用它来表达即使美好的东西,在和平的日子里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战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